2004年年初,河南省旅游局在《2004年行业管理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2004年年底股份制国际旅行社要达到90%,国内旅行社达到95%。但直到2005年7月,真正成功改制的旅行社仍寥寥无几。
是什么拖住了河南旅行社改制的脚步?
总社发出”摘牌威胁令”
走进河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河南国旅),你会发现员工的精神面貌和以前不一样了。尽管他们仍然如往常一样忙碌,但工作起来特别有劲。
知情人说,他们过去只是普通员工,上班拿一份死工资,而现在则堂堂正正地当上了股东,干得好年终有分红。
这一切来自于6月中旬一场普通又不普通的“婚礼”。河南国旅“嫁”给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简称国旅总社),国旅总社控股40%,员工持股60%。
许多人可能不清楚,尽管牌子一样,但是河南国旅和国旅总社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企业。人财物各自独立,各赚各的钱,各过各的日子。河南国旅由国旅总社控股,等于真正融入了国旅系的大家族,可以“吃着自己碗里的,看着总社锅里的”。
因此,此事并非儿子投靠老子那么简单,对此媒体称赞为“河南国旅联姻‘豪门’”。
国旅总社总裁张建华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旅总社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把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商标名称、品牌标志注册登记,各地国旅如果再用“国旅”这块牌子,则必须经过国旅总社的同意,否则构成侵权。
目前,他们已经在全国收购了23家国旅系的地方旅行社,今年计划再参股、控股25家旅游目的地城市、口岸城市或热点旅游城市的旅行社,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完成80至100家地方国旅的控制量。
张建华表示,收购河南国旅,只是其完成全国战略布局的第一步。据张建华介绍,控股河南国旅以后,把河南国旅纳入全国国旅的营销战略网络之中,再由河南国旅收购或参股河南各市的国旅,从而完成从中央到地方、到二三级细分市场、再到世界各地分公司,全球性的跨国网络布局,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巨头悄然浮出水面。
国中青三大旅行社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有国旅总社、中旅总社、青旅总社,各省有省国旅、中旅、青旅。地方还有地方国旅、中旅、青旅,全国上下,各系旅行社都有几百家。改革开放后,各地国中青旅行社单独运营。
目前,国旅总社、中旅总社和青旅总社,都以各自的名义,在北京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那么,地方系的国中青三大旅行社,若再使用总社的牌子,则属于违法行为。
因此,不仅国旅系统的人受到国旅总社“摘牌威胁令”的威胁,中旅系和青旅系也面临不投靠总社即被摘牌的危险。
复制”河南国旅”模式?
河南国旅嫁入“豪门”,不仅对众多国旅系的旅行社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对河南省中国旅行社(简称河南中旅)、河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简称河南青旅)、河南旅游集团等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河南国旅模式能否复制?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旅行社管理系副教授孙子文认为,旅行社最重要的是品牌和人才,河南国旅改制模式可谓抓住了两大要害,既保住了金字招牌,又刺激了员工的积极性。
至于河南中旅如何改制,其总经理唐伟平先生说:“河南中旅打算复制河南国旅的改制模式,采用国家中旅总社控股或参股与职工持股相结合的模式。”
河南中旅的主管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简称外侨办)人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旅的改制计划分两阶段进行,首先对河南中旅现有的资产、流动资金以及往年外侨办对中旅的投入,进行盘存,接着以外侨办占51%的股份、员工持股49%的比例成立股份制公司。第二步,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实行国有股份全部退出。或让中旅总社参股,或由河南省国资委持股。目前还没走出第一步。
据中旅总社高层披露,早在2000年,中旅总社就开始悄悄行动,终于在两年后成功地将大连、河北、承德、内蒙古、甘肃、江苏、江苏航空服务、湖北、广西等13家旅行社并购整合。
中旅总社总办李军称,今后,中旅总社还将在全国的旅游重点城市和重要的口岸城市以及地区中心城市展开大规模的并购活动,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西安、桂林等地为重点,用两年左右时间建立一个全国性网络。
唐伟平的担心是,中旅总社在全国有100到200家中旅系的旅行社,如果要购并需要拿大量资金,而其家底并不厚实。另外,旅行社是微利行业,一年的利润不过十几万元,好的也不过几十万元,中旅总社要拿出几百万元钱来购买中旅系地方旅行社的资产,但每年回收寥寥,这个账谁都会算。
但是不让总社控股或参股,请其他机构投资者进入,又将面临品牌侵权难题。尽管可以交品牌使用费,但这种松散的租赁别人牌子为别人做嫁衣的做法势难长久。
“我让总社收购,总社不要,我有啥办法呢?”河南青旅副总经理孙治安一脸无奈。
但孙治安并不为此担心,他说,总社不积极,员工愿意全员持股,主管单位团省委想持大股。
总社与分社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由于国中青三大旅行社的牌子硬,效益好,分社的员工及主管单位都有意控股。各方利益的角逐延缓了旅行社改制的脚步。
改制期待突破
一说起旅行社,就会想起一盘散沙这个词。
的确,我省旅行社众多,但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够。
河南省旅游局在《2004年行业管理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快国际旅行社的合资步伐,多渠道多形式地寻找国内外合作伙伴,无论国营、民营、个体企业,或者外方控股,只要符合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办合资旅行社的条件,有利于旅行社壮大实力,加速发展,一律敞开大门。
郑州中旅的副总经理张任强告诉记者,香港一家旅行社有意控股郑州中旅,双方正在洽谈。这家香港旅行社旗下拥有酒店和旅游车队,如能联姻成功,将会为郑州中旅带来源源不绝的港澳游客。由于港资视同外资,它的加盟无疑将壮大郑州中旅的实力。
河南财经学院旅游系主任袁绍斌教授分析说,国有旅行社改制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中国的旅行社企业开始匆忙构筑防御阵地,一方面横向扩张,建设规模庞大的网络,一方面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壮大自己的实力。那些“夫妻店”式的小旅行社将必死无疑。
袁绍斌说,除了国、中、青三大旅行社一统江湖外,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做大做强几个大的旅行社集团,重点做批发业务,以及旅游产品的设计,然后转包给中小代理商去做;中型旅行社走专业化道路,如专做探险旅游或老龄旅游等业务;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制形成网络化,相当于社区里的杂货铺或小超市。
2005年,河南旅行社期待新的突破。
《大河报》记者李素莉徐云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