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醉游客
约上三五知己,择山清水秀之处旅游观光;到湖边垂钓,感受渔翁情怀;到田间采摘瓜菜,品尝农舍土鸡,领略农家风情……这种闲适的农家乐生活,让都市人流连忘返。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栾川重渡沟以淳朴的民风,宜人而独特的水乡风景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如今已成为名扬全国的以“农家乐”为主要特征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
玉米面窝头、土鸡蛋炒野韭菜等重渡沟乡土味十足的农家饭菜、篝火晚会、民族舞蹈和生产组自办的娱乐节目,更是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省内、外游客前来品尝和体验。
看到重渡沟景区经营得红红火火,鲁山四道河人在开发画眉谷的同时,就把眼光盯在了“农家乐”上。住农家院,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使游客在这里尽情领略淳朴民风、山情野趣。平顶山、许昌、郑州等地的城里人,一到双休日,就开着车到画眉谷来,两个停车场,经常停得满满当当。
记者曾在石人山下美美地吃过一顿农家饭,厨房里那烧着柴火的土灶让人称奇,连洗菜做饭的水都是山泉。袅袅炊烟,阵阵菜香味,热气腾腾地干椒大蒜炒小葱、韭菜炒蛋、虎皮青椒等饭菜摆放有序。虽说“土里土气”,却让钟爱“绿色食品”的城里人直流口水。
农家乐乐农家
以栾川重渡沟、鲁山画眉谷等风景区为代表的“农家乐”从“散兵游勇”变成“正规军团”,不仅使旅游者乐不思蜀,经营户也乐得合不拢嘴。
农民张留营,过去在平顶山打过工,开发画眉谷景区后,他腾出4间房子办起了农家宾馆。生意好了,他又盖了8间新房。旅游旺季,他还雇5个人来帮忙,昔日打工仔,如今成了小老板,收入当然是“多收了三五斗”。去年,画眉谷景区接待游客达53000多人次,开办农家乐宾馆53家,经营者最少的年收入达万元,最多的年收入达7万多元。
重渡沟的总经理任献国也高兴地告诉记者,重渡沟实行了五统一(统一建设、标准、价格、接待、结算)来规范农家宾馆。去年开始实行评星制度,使重渡沟农家宾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起来,从1999年年底全村农家宾馆仅6家,50余张床位,发展到现在的农家宾馆从业户238家,8800多张床位,去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创收1500余万元,现在的重渡沟村民的腰包鼓了,腰板直了。
据鲁山县旅游局农家乐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鲁山目前的“农家乐”正在向特色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一批避暑度假型、休闲型、采摘娱乐型等农家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向鲁山。
农家乐盼特色
特色是旅游的魅力所在,“农家乐”体现了旅游业的这一特点。虽然“农家乐”很受青睐,但在持续火爆的背后,也有隐忧。
据了解,我省目前的“农家乐”还处于旅游项目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高档次的精品,在服务模式上有待创新,有些“农家乐”的厨房和厕所环境较差。另外,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的文化元素,这是目前“农家乐”的弱项。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小安在考察河南农家宾馆时提出建议:“农家乐”成功的关键在于“农”字,要在“农”字的基础上,挖掘民俗文化。同时,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寻找自己的特色,这块靠旅游致富的“蛋糕”才能做大,农家乐才能真正“乐”农家。 (河南日报记者张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