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岳嵩山“汉三阙”之一的启母阙,日前住上了新建的保护房,这一“国宝级”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有了安全保障。
启母阙位于中岳嵩山万岁峰下,距河南登封市区北2公里处,与太室阙、少室阙并称中岳嵩山汉代三阙。启母阙北边190米处有一开裂巨石启母石,启母石即上古神话故事中大禹之妻涂山氏所化之石,传说巨石从北面破裂而生启(启即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位君主),所以得名。 汉武帝游览嵩山时被大禹治水的故事所感动,为启母石建立了启母庙。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建立了启母阙(阙即庙、墓、城门、宫门前象征性的大门),阙门间距6米,阙高3.55米,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其上部有小篆铭文,记述了大禹及父亲伯鲧治水、启母助夫治水的事迹;其下部是东汉四年(175年)中郎将堂溪典用隶书所写的《请雨铭》,字体遒劲俊逸,是我国古代书法中的精品,为研究我国书法艺术以及文字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阙身四周刻有蹴鞠(踢足球)、斗鸡、训象、虎逐鹿、对马双骑等浮雕60余幅,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状况的宝贵资料。其中的蹴鞠图【图】上有一女子高挽发髻、双足跳起,踢向足球,有力地证明了足球运动起源于我国的史实。
启母阙在汉三阙中损毁最为严重,阙顶已部分遗失,阙身下部《请雨铭》铭文大部分已经剥落,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土坯结构的小保护房也已破旧不堪。为确保启母阙的安全,登封市文物局多方筹资70余万元,拆除了原保护房,建起了面阔5间、进深4间、上部为木质结构、下部为钢筋混凝土、建筑面积为298.2平方米的重檐仿汉建筑保护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