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殷商文明、红旗渠精神、太行山水,一个个在殷墟故里起伏飘荡的响亮名字,赋予了安阳旅游无比的厚重和精彩,也为人们捧出了一场场盛大的旅游盛宴。2月23日,记者对话安阳市游局局长张建国,倾听他充满睿智和自信的谈话,感受殷都之旅的博大和凝重。
记者:众所周知,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旖旎的山水风光赋予了安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您怎么看?
张建国:我觉得安阳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她拥有殷商文化、红旗渠精神、太行山水“三源并举”、不可复制的资源,这是我们发展旅游的根基和核心竞争力。这里是八大古都之一、周易的发祥地、甲骨文的故乡和殷墟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举足轻重;人工天河“红旗渠”反映了时代精神;被誉为“太行之魂”的太行大峡谷更有三伏酷暑结冰的冰冰背,三九严冬桃花开的桃花谷等自然奇观。
记者:有人认为,“红旗渠精神”是安阳的一面旗帜,您怎么认为?
张建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升华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型展览”分别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巡展,感动了数十万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了安阳人民开发南太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改变家乡面貌的原动力。
红旗渠精神也促进了旅游发展!“红旗渠精神殷商文化校园行”的脚步遍布了清华、北大、人大、南开等5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我到古都看殷墟,我到安阳看天河”游学活动震撼了北京等地多所大中小学校,参与游学活动的3万人中很多人已来安阳参观旅游。
红旗渠是“十大红色旅游景区”,我们准备打造中国第一个实景博物馆——红旗渠博物馆,召开了“中国时代精神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使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得以延伸和升华。
记者:安阳世界文化遗产日和北京申奥成功是同一天,可以说这是一个奥运契机,在这个幸运之年,安阳有何举措?
张建国:2006年7月13日,殷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7月13日成了安阳世界文化遗产日,7年前的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可以说安阳与奥运在“命运交错”中有一种深缘,我们加工把这种深缘演绎成共同促进发展的和谐音符。
今年7月13日,安阳将推出“万人迎奥运,峡谷夏寻冰”活动,当晚7时13分,将有万人同时点亮万只蜡烛,呈现包含奥运、甲骨文元素的视觉盛宴,让体育和旅游“联姻”,届时此项活动计划将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
同时,安阳借助奥运竞技精神,狠抓创新内部管理,打造以殷墟为依托的历史文化目的地和以“红旗渠”、太行大峡谷风光游为主线的自然资源目的地,吸引各种需求的游客。
记者:安阳的“安阳人游安阳”及实施“旅游护照”是惠民工程中的两个闪光点,具体怎么操作的呢?
张建国:安阳人游安阳是我们大力发展安阳旅游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一个深得安阳人喜爱和参与的旅游活动,加之安阳正在探索开发无门票游览区(就是在不增加旅游门票的基础上,增加游览内容),安阳的太行平湖、10公里环城风光带、文字博物馆将率先实行免费游览。到时候,安阳“旅游护照”可以在吃住行游购娱环节享受优惠,安阳2日游6个景点可实现3日游9个景点。这也是安阳和谐旅游的一个体现。
记者:在旅游开发方面,听说您一直主张“合纵联横”,安阳在这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张建国:我认为强强联手是拉动旅游共赢的手段!今年五一,安阳将首次联合南太行区域的焦作、新乡、鹤壁、济源和河北邯郸6个城市,推出“5+1”城市旅游局长联谊会,并在全国“红办”和省旅游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集体组织“重走水长城红旗渠修建之路”活动,促进以南太行为整体优势的联合开发和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品牌共建等活动。
记者:在结束对话的时候,您对2008安阳旅游有何期待?
张建国:“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这是郭沫若先生对安阳的由衷赞叹。2008年安阳依靠“历史文化+红色旅游+雄秀山水”的资源,计划达到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力达45亿,初步形成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的开端城市,跻身中部盛名、全国著名、世界闻名的旅游强市。让我们一起期待安阳旅游更美好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