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与美国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在北京正式签署中美两国关于便利中国旅游团队赴美国旅游的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美国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意味着两个世界旅游大国之间即将真正实现跨太平洋的“旅游直通”,对推动两国在经贸、文化、航空等各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意味着世界最大发达国家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之间,旅游业将真正迈入客源互动、资源互享的新的历史阶段。目前,美国已成为中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第一大远程客源国。据统计,2006年美国旅华人数已达171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0%。但中国公民团队赴美旅游观光受到严重限制,作为亚洲第一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中国旅游团队一直不能赴美国旅游。
其次,这将对中美两国航空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美国航空业来说,面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商机,加上美国国内民航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公司都寄希望于新推出的国际航线。中美航线最近几年乘客人数快速增长,上座率达80%以上。执飞中美间航线是摆脱运力过剩、经营亏损局面的战略性举措,所以增飞中美航线时常在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甚至其所在州之间爆发“争夺战”。
对新兴民航大国中国而言,美国对中国公民组团旅游开放,是摆脱中美航线上“一头热一头冷”格局的契机。美国民航往往一年就用满新增航班额度,而中国民航长期剩余开航额度。中国公民组团赴美旅游成行,将使中国航空公司获得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
同时,中国公民组团赴美旅游,为美国本土餐饮、娱乐、酒店等相关产业高度期待。近年来,在美国尚未成为中国公民组团旅游目的地时,内华达州、洛杉矶市等就已经纷纷在华开设旅游代表处,未雨绸缪地做前期准备工作。此次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有望使其“梦想成真”。
2007年6月,纽约市旅游会展局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旨在向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宣传纽约旅游的方方面面。去年共计有14.5万名中国人赴纽约观光旅游,今年年底预计将会有15.9万名中国人到纽约,而在将来,这一数字还会持续强劲增长。
与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相比,中国游客在美逗留期间的消费能力强大。2006年,平均每位赴美的中国公民花费超过6000美元。
相对于旅游业促进中美贸易平衡效应,更重要的是历史意义。“未来10年,我们将认识到,旅游将是最好的润滑剂,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加深了解的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