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昨日在洛阳进行考察。
据悉,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范钦臣、程世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卞晋平,以及文物、历史、考古、水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约40人参加考察。
据介绍,中国的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隋唐时期都城或东都在洛阳,大运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格局。元朝以后,大运河直接由北京贯通杭州,洛阳的大运河中心城市地位便大幅下降了,大运河的许多通道至今难考。然而,洛阳的历史毕竟无比辉煌过,大运河也给洛阳留下了无数的遗迹。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在洛阳市陆续发现了通济渠、天津桥、含嘉仓、回洛仓等大量与大运河相关的历史遗迹。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立了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考察团先后考察了白马寺、含嘉仓、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等遗址、遗迹。
徐匡迪在考察中说,要将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同促进沿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大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