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19时10分,随着BK2832货机的缓缓降落,从日本返还我国的13只“国宝”朱鹮正式“落户”我省。当晚经过检疫检验后,连夜被送到信阳市罗山县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家”。专家说,像这样从国外接回的朱鹮,一次13只大规模放在一个省份还不多见。 今年3月,我省曾从北京动物园引进两对四只朱鹮。除了陕西、北京之外,我省是第三个拥有朱鹮的省份。由于需要检验检疫,这新来的13只朱鹮暂时还不能与那四只朱鹮“相会”。 13只“国宝”寄托中日友谊 据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调研员杨智勇介绍,朱鹮,又称朱鹭、日本凤头,俗名“红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鸟类的“东方宝石”。在我国民间,朱鹮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截至2007年初,世界上只有中国有1000多只(其中陕西境内种群数量为900多只),日本有近百只,成为世界最濒危的珍稀鸟类之一。 1998年和2000年,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时,先后将3只朱鹮作为“国礼”赠送给曾以朱鹮为“国鸟”的日本。当年赠送给日本的3只朱鹮,育有如今的13个儿女,按照当时的中日两国签署的合作繁殖协议,这3只朱鹮繁殖的13个后代应归中国所有。 缘何落户董寨 朱鹮由于野外觅食能力、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差,加之生存环境恶化,且野生分布只局限一个区域,如遇大的传染病发生,都有可能导致该物种灭绝。 为此,国家林业局从2003年起开始在全国选择适合朱鹮生存的环境。省林业厅将有“鸟类乐园”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唯一项目承办单位向国家林业局推荐。 2004年9月,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评估,决定将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除陕西省外第一个朱鹮野化放归地点。 杨智勇说,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所以能赢得国家林业局的青睐,主要是这里与陕西洋县朱鹮保护区同属于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光照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保护区内塘湖堰坝星罗棋布,周围还有大型水库、湖泊,鱼类、泥鳅等朱鹮食物来源丰富,分布有与朱鹮同属鹭科的白琵鹭,又分布有大量的白鹭、苍鹭、牛背鹭等朱鹮伴生鸟种,适合朱鹮生存繁衍的需要,是理想的迁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地。 我省将恢复朱鹮野外种群 专家介绍,历史上我省曾是朱鹮的家园,有大量朱鹮分布,后来因种种因素消失。根据史料记载,在我省最后一次发现野生朱鹮,是1924年冬季,有人在黄河之滨捕获3只。 杨智勇说,我省作为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朱鹮野外驯化基地,尤其是这13只朱鹮还寄托着中日友谊,所以十分重视朱鹮的驯养工作。这次就专门给它们准备了8个高规格的笼舍,还专门对饲养人员进行了培训。在驯养一段时间后,下一步将对它们进行野外放生,以形成野外种群。这样,我省就有望恢复朱鹮的野外种群,有利于我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