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在新华网、人民网、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公布并听取社会各界调查,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此次民意调查将持续至11月15日。
在调整草案中,五一法定假日由3天缩短为一天,清明、端午、中秋等我国传统节日都加入了法定节假日的队伍,春节长假仍是3天,但由原来的初一开始调整到了除夕开始。
根据公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拟订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针对节假日调整对于旅游业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多家旅行社企业和旅游景区负责人,他们对长假“缩水”的影响表示基本可以“沉着应对”,对于“小长假”增多表示欢迎。
据了解,黄金周极盛使得旅游市场屡屡经历“井喷”,由此带来环境污染、景点损耗、行路难、住宿难、用餐难、购票难等泛社会性问题。河南风旅行社总经理朱军认为,取消黄金周,可较好地解决出游人数和资源负载的矛盾。超负荷的游客量不仅降低了黄金周的含金量,而且直接导致旅行社由于各种资源匮乏引起旅游团队质量不高。长假的调整,不论组团社、地接社,还是目的地的景区、酒店和酒楼,都可以在接待负荷相对不那么高的情况下保证和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准,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和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他坦称,节日调整形成十一、春节两个实际上的7天“黄金周”和5个实际上的3天“小长假”,将缓解现有黄金周面临的旅游压力,有助于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目前,企业正在研究新的中短途旅游线路,全国旅行社产品都将面临重新“组合”、“洗牌”!
“我们对节假日调整表示乐观。”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助理李琦说,黄金周的客源以省外游客和境外为主,该景区对客源市场调查显示,省内客人占全年游客总量的50%,从数据看,取消黄金周对景区的影响不大。一旦将清明、中秋等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将会对景区创新经营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花样繁多的主题活动同时会极大地刺激中短途旅游市场。从清明上河园近年来提出的“清明上河节”、“中秋赏月晚会”等一系列民俗活动看,营造节日气氛已成为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
据了解,应对黄金周需事先花大量筹备时间,每逢黄金周,景区工作人员如临大敌,不能保证服务质量,游客也难以从中享受旅游乐趣。虽然“小”节不会出现每年五一黄金周那样火爆的人流场面,却会产生持续火热的效应,拉长产业链,景区也可设计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且不会影响客流量。
旅游业专家预计,长线游将集中在仅余的两个黄金周,中短线路将是旅游的新热点。河南省旅游局副局长何琳说,旅行社从现在起,要考虑如何把过去7天长线产品调整为短线产品,市场侧重到近距离旅游,探索开发针对传统文化推出新产品和节庆活动等,此外,依托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农家乐、近郊游,开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游,适应人们悠闲度假的心态,给休闲旅游营造一个新的空间。
“取消五一黄金周,估计春节、国庆节长假期间大家的出行会更难,旅游价格也会上涨。”河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国内部相关负责人说,取消五一黄金周,把长假打破以后,将对春节、十一两个长假的旅游造成涨价压力——由于长线游线路需要的时间较长,比如欧洲游、港澳游最少需要七八天,市民仍需长假才能出游。取消五一黄金周,将原来的三个黄金周缩成两个,将把出游压力集中在其余两个黄金周,所以明年起春节、十一两个长假的旅游价格估计会继续上升,到时候各景区仍然会造成一片拥挤的现象,除非“带薪休假”立即跟上,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