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方过冬,到北方避暑,异地养老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休闲生活方式。上周,本报《边旅游,边养老?》的报道引起许多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与海南等城市冬季度假游的火爆相比,河南省内景区开发的避暑旅游产品则显得相对较弱,大多停留在一两天游程的观光游上,这种差距不能不引起省内景区的关注。
省下采暖费异地过冬
据媒体报道,10月初,28名来自黑龙江各地的“候鸟老人”从哈尔滨启程,准备骑自行车到海南三亚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在省会一家媒体工作的许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十一之前,他就开始筹划父母和孩子到海南过冬的事情。“海南的气候比较适合老人和孩子,停掉郑州的暖气,一个采暖季节的花费跟在海南度假的房租差不多。”许先生说,要想拿到比较低的房租,下手要早一些,十一之前租房子就便宜一些。
如今,由于“候鸟”队伍的不断壮大,海南的租房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价格也水涨船高。据当地媒体报道,9月份,三亚市的两房一厅海景房出租价格在2000元/月;10月份,条件相当的房子租价已涨到3000元/月左右。
冬季海南度假的火爆程度从租房价格上就可见一斑。据河南中国旅行社政一街营业部负责人介绍,海南游是“半年歇,半年旺”,很多旅行社推出的“候鸟老人”产品在这个季节很受欢迎,很多来报名的游客都是“把暖气停了到海南度假”。
避暑游缺乏气候优势?
与诸多游人热衷于到海南过冬度假相比,河南众多山水景区却少有受追捧的避暑产品。
从春到秋,是河南省内各个景区的旅游旺季,众多景区时常出现短时期内人数剧增,甚至爆满的景象,但是,大多数游客总是小住一两日便离去,停留数日避暑度假的游客则不多。
省会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河南省内景区主打项目大多都是短线两日游,一般情况是周一到周五门庭冷落,周六到周日集中上量,绝大多数景区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况。
“今年夏季,豫西、豫北和豫南的几家景区都推出了避暑产品,虽然名字明确为‘避暑产品’,实际上也没有大的变化,游客参团的目的依然是利用周末游览一遍就打道回府,基本上没有因为所谓的‘避暑产品’而停下脚步安心避暑。”业内人士认为,海南冬季度假,河南夏季避暑,两种截然不同的旅游产品都离不开市场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共性。“海南冬季度假产品是面向全国游客,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而省内的避暑度假产品还没有培育到这种程度,只是提出了‘避暑’,但是还没有进化到‘度假’。”新乡八里沟景区负责人王文德告诉记者,今年夏季他们举办的亲水文化节,前来参观的游客仍然以两日游居多。
对此,几家旅行社负责人认为,“北方冰天雪地,海南温暖如春”,海南冬季休闲度假具有省内避暑产品所不具备的气候优势,“冬季和北方巨大的温差是海南休闲度假产品的杀手锏”。
观光游如何变身度假游
不具备气候优势,这似乎是河南避暑产品不景气的理由,但是,省内一些思路独到的景区却已经着手打造避暑度假产品,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了解,在新乡万仙山景区,每逢夏季到来,就如同冬季到海南越冬一样,很多老人都会到那里消夏。“每年天气一热,一些老人就会到景区买一张门票,住上几个月,固定的农家宾馆,熟悉的人群,很多老人已经形成了习惯。”新乡市旅游局副局长王素燕告诉记者,万仙山景区的避暑度假产品虽然和海南的冬季度假规模不能比拟,但是已经在固定的人群中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但是,由于河南的许多景区、旅行社和景区内的宾馆在管理经营方面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利益链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避暑度假旅游产品的推广。
“拉长旅游链条,提高避暑度假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化解景区的担忧。”王素燕告诉记者,前往景区避暑度假的游客一般会选择在固定的农家宾馆住宿,有的宾馆老板为了笼络客户,往往仗着自己人头熟而直接把游客带入景区,景区损失了门票收入,作为以门票为主要收入的景区并不热衷于发展避暑度假游。
“避暑度假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比较大的,河南的不少山水景区适宜避暑度假,具备了推广避暑游的‘物质基础’,但大多缺少必要的包装和市场化运作。”王文德认为,会议旅游、奖励旅游,面向高端人士的休闲度假旅游,都需要景区做相应的基础改造工作,比如宾馆配套建设等,这样才能升级避暑休闲度假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海南冬季度假游形成今天的良好局面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河南省的避暑度假游形成规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实行错位发展,北方景区夏季的避暑产品对南方人都会很有吸引力,甚至还可以和海南实行互动旅游,冬季到海南度假,夏季到河南避暑。”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认为,游客的需求是避暑休闲度假产品开发的基础,转变观念、转变旅游经营模式则是避暑产品突破的关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