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黄金周刚刚过去,到淅川县香严寺和坐禅谷观光旅游的人,无不为这里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灵秀山水所叹服。其中,年近六旬的导游侯惠敏更成为一景,他那幽默风趣的本地话讲解,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侯氏讲解”经不断传播,一时间声名鹊起。
对侯惠敏来说,当导游是半路出家。他40多岁时从淅川县剧团团长调任香严寺文管所所长。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到香严寺、坐禅谷旅游的人多了起来,而导游却显得不足,有几次,游客来后无人带队,情急之下他便亲自上阵担任讲解。
一次,淅川县领导到景区调研,被侯惠敏幽默风趣的讲解所感染,当即认定他是块干导游的好料子。这可让侯惠敏犯了难:导游界美女如云,大都受过专业培训,而自己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又没进过一天旅游学校,更不会讲普通话。然而,面对领导的信任和鼓励,侯惠敏答应试一试。
香严寺、坐禅谷不同于一般景区,这里文化底蕴厚重,集佛教、道教、楚汉文化、古山寨文化、山水文化于一体。在这里做一名好导游,首先要博学、通晓景区所涉及的各个门派及各个朝代的文化。困难没有吓倒侯惠敏,他说干就干,一边起早贪黑走村串巷搜寻民间传说、典故,一边对已有素材大胆加工创新,使其朗朗上口,饶有趣味和文化内涵。为弥补知识上的欠缺,侯惠敏白天抄碑文,夜晚查字典译句意,不懂之处用笔记下来向人讨教。岁数大了,前学后忘,他就坚持每日零点睡、5点起,对碑文、文史书籍的重点章节、名篇名句、文字出处等,强记强背后再融会贯通。
寒来暑往,三冬三夏,侯惠敏几乎阅尽了景区的所有碑文及有关文史书籍。为了让游客常来常新,兴趣盎然,侯惠敏突破公式化讲解的框框,根据游客群灵活调整讲解内容,变换讲解方式。有的以竞猜开头,有的以问答作结,中途穿插唐戏清唱、汉代评书、典故,一切好像信手拈来,妙语连珠。游客一路游来一路笑,直呼“听侯导游的讲解是一种享受”。在寺院讲解部分,他别出心裁地把当下的做好人、讲正气等词语融入讲解中;在讲解佛家和谐理念时,他与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进行联系,令游客拍手叫绝。
俗话说,山水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侯惠敏以博学、儒雅、亲和、本地话讲解和超强的气氛调控能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导游风格。游客和专家纷纷将“香严通”、“侯铁嘴”和“中原名嘴”等称号送给他。侯惠敏出名了,南阳导游界以“师”尊之。2004年秋,时任南阳市市长的黄兴维到香严寺、坐禅谷景区考察,侯惠敏一路三四个小时的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黄市长高兴地称赞他“不愧是南阳的名嘴名导”!文学大师二月河听了侯惠敏的讲解兴奋不已,亲自为他题下了“知学渊博大,戒妄自菲薄”的十字箴言。市内外不少旅行社组团到香严寺、坐禅谷,也大多是冲着“侯式讲解”而来,有时他一天要接待十几个团队。
为了让没到过香严寺、坐禅谷的人也能看到这里的风景,没听过导游讲解的人也知道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他历时4年,跋山涉水拍下800余张写真图片,伏案记下十多万字的考察笔记于近日完成了《漫话香严寺 畅游坐禅谷》导游手册的编撰工作,为宣传南阳旅游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