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文化中心明年8月将建成并对外开放。届时,人们可以到这里看电影,查阅图书,触摸汉画像砖,还可在这里弹琴、下棋、挥毫泼墨。10月26日,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进忠,副市长冯晓仙出席该文化中心的奠基仪式。
外观仿古样式的新野县文化中心,位于新野县文化广场的中南部,4层总高19.5米,占地4365平方米,博物馆、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五位一体,预计投资770万元,明年8月1日可投入使用。
这是新野县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引领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迈向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硕果。
新野是“光武中兴”的发祥地和蜀汉政权的策源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不仅出现了邓禹、庾信、岑参、“东汉四皇后”等大批历史名人,并以众多的汉画像砖著称于世。文学巨匠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更使古城新野名扬天下。
近年来,新野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建设,走以文兴业之路。他们专门成立了历史文化研究会,经过专家、学者认真考察、研究和反复论证,把新野历史文化纳入南阳汉文化的大格局,并彰显出“三国古城、汉画之乡、纺织新城”三大亮点,凸现出新野的地方文化特色。
新野县把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放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高度,边研究,边开发,既传承,又创新,使经济与文化联动共赢。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野县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综合体育场、白河湿地公园、新野一高新校区等,以汉文化和三国风情彰显新野历史文化,成为新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
重点保护了汉议事台、刘备挂剑槐、关宿桑、九女城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恢复和重建汉桑城、拦马桥、太子阁、荐贤岭等古遗址,加紧建设全国首家汉画像砖博物馆,使新野成为汉文化及三国旅游线的主要景点。
整合文化资源,营造文化氛围。对县城部分街道、广场、游园及重点建筑以历史文化风韵重新命名,丰富了文化内涵。同时,开发出以“三国臊子”、“张飞板面”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汉代猴戏为代表的猴艺文化,以王莽、刘秀、二十八宿、三国传说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故事会,使城乡居民既享受到历史文化套餐,又发扬光大了地方特色文化。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内涵。今年9月,新野县举办了历时一个月的新野县首届文艺大赛,有近千名演员、400多个节目参加展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挖掘整理了新野槐书、新野猴戏等一批民间绝活。与此同时,全县14个乡镇把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纳入了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建立了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全县264个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大院、宣传栏、农民夜校和新农村书屋,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惠及65万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