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爽宜人的秋季到了,九九重阳节也近在眼前。许多老人正热情洋溢地准备参加各种形式的登山活动。而登山是一项相对剧烈的活动,潜在的危险不容回避。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对老人登山提出若干建议,以期让老人安全登山、避免伤害。
逞强好胜危险多
事例:
“我就是有点不服老,但不服老真是危险。”昨天,家住郑州市北环路116号院的王先生说起自己登山的经历,还有点后怕。
王先生回忆说,上个周末,他和家人一起去八里沟玩,一时玩得高兴,竟然和年轻人比赛起爬台阶来,没想到,没有走多远,自己便感觉不舒服,血压也上来了……“幸亏女儿及时提醒我,才没有出现意外。”王先生说,他的女儿担心他的身体,一直跟着他,一看情况不对劲儿,赶紧让王先生停止前进,休息、服药……王先生这才逐渐缓过劲儿来;王先生的女儿也说,她爸爸有点小孩子脾气,爱和年轻人一样逞强好胜,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都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带来生命危险。
提醒:
河南大学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霍朋:
途中若出现气喘、缺氧时,不可勉强登山,应在原地停歇,并做12次深呼吸,直至呼吸恢复均匀后,再慢速前进。秋季锻炼项目应以散步、郊游、慢跑、球类等为主,以舒适为宜,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做一般的体育运动,都要量力而行,老年人更是不可逞强好胜,否则,很容易发生意外;如果在运动后,休息一段时间,仍感到身体不适、头痛、头昏、胸闷,很可能是运动过量了,下次要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衣物骤减易感冒
事例:
“出去玩一次,感冒好几天。”家住郑州市伏牛路北段的乔女士说,前几天,她和几个老同学到青龙山去旅游,一路走来,身上汗津津的,便顺手脱了件外衣,想着等会儿就又穿上了,能有啥呢,没有想到,一说话,便把加衣服的事情忘记了,等感觉有些凉了,才想起来穿上衣服,但已经晚了,当天晚上,回到宾馆就感觉头疼、浑身发懒、流鼻涕……回到郑州以后,连续服了四五天药才算好。
提醒:
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张学宪:
体质较弱或病后初愈以及患有心血管病、头晕、胸闷、心悸的老年人,均不宜参加登山活动。秋季的气候变化较大,体质较好的人在锻炼时,衣着最好简单一些,不宜顿增厚衣,应适当受些寒凉,以逐步增强肌体的抗寒能力,抵抗力较弱的人在锻炼时,要酌情增衣减衣,一定不要暴增暴减,避免感冒;登山回来,要及时擦干汗水,切忌在风口处久留。
老人登山有技巧
健康是福,现如今,面对日渐兴起的登山热潮,老年人也不甘落后,积极加入到登山活动中。
霍朋认为,老年人进行登山活动,最好掌握一些要领和保健注意事项,他给出了以下建议:
关键词:准备活动无论是在什么季节或是做什么运动,准备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气温相对比较低的秋季,这时肌肉的粘滞性增强,韧带的伸展度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降低,如果不做好准备活动,肌肉和韧带很容易被拉伤;运动前最好慢跑一会儿,当身体微微出汗时,再拉伸一下全身关节,特别是主要活动的关节。
关键词:重心稳定“登山活动前,需了解地形、地貌、山地结构和高度;登山时,无论是脚踩还是手扶,一定要保持重心稳定。”霍朋提醒说,向上登山时,上体应前倾,弯腰收腹,稳步前进;攀越岩石区要踏稳平整的石块,攀爬陡坡岩石要抓稳有棱角支点的起伏处;下山时,上身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后移,步速宜缓慢,步幅小而稳妥。
关键词:自我保护老人登山时,防止摔倒骨折最重要,如遇雨天山路滑,应保持慢速下山,同行者可相互支援。
万一登山时发生扭伤,千万不能搓揉按摩,或用热水浸泡,这样做只会使病情加重;正确的方法是,用浸有冷水或冰水的毛巾或布块,敷贴在扭伤处约15分钟,然后再用手帕或绷带扎紧扭伤部位,也可就地取材用活血、散淤、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有条件者,也可向扭伤部位喷解痉剂,使足部温度降低;在睡觉时,抬高受伤的足部。24小时后再用热水浸泡。
如果是上肢或下肢发生骨折,也不能转动骨折部位的肢体骨骼,在去医院时,可先用物件加以固定,防止移位加重病情;可就地取材,用绳子或绷带将树枝或板条给骨折的肢体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