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故园遗迹 万象更生——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掠影2
故园遗迹 万象更生——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掠影2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31 18:02:4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河大近代建筑群标牌——校门

    1935年开工,1936年建成,为四柱三开间牌楼式建筑,砖木及混凝土结构。大门上有筒板瓦,花脊走兽,下有斗拱承檐,椽飞起翅,四角如翼。外侧门楣正 中“河南大学”校名,采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样,庄重严正。内侧门楣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门建成后不久即遭七七事变,但历经八年抗战幸未毁于战火,保存至今。河大校门是整个近代建 筑群的标牌,气势浑宏,整个建筑群在它的烘托下层次更加分明,愈显华丽壮观。

    中西合璧 气势恢宏——六号楼

    六号楼始建于1915年,1919年建成,耗时四年,是学校第一座中西风格相结合的新式建筑,建成后成为预校的教学、实验、科研中心以及举办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

    该楼设计者武长发在时任校长李敬斋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建筑经验设计完成的。该楼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平面呈“T”字型,中 间4层,两翼3层。中间部分,6根爱奥尼式巨柱贯通二三两层,门口设平台直抵二层。屋顶中部为悬山灰瓦坡顶,两翼为硬山四坡顶。底层为基座层,灰泥粉饰, 二层以上为青砖清水墙,西式玻璃门窗。其屋顶、墙体对称布局,中间高两侧低,颇具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而布局、柱式、楣饰、圆券柱廊、花瓶形栏杆等又为 西式建筑手法,给人以稳固厚重之感。

    1925年7月,中共北方区委总负责人李大钊先生受开封地下党的工作者和在国民二军中工作的共产国际代表的共同邀请,在此演讲了《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他的演说,给广大进步师生以极大的鼓舞,掀开了河南大学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古朴典雅 大气磅礴——七号楼

    七号楼1924年动工,1925年建成,楼高三层,其中半地下室一层,为当时主教学楼。七号楼平面呈“Ⅱ”字型,以青砖砌墙,底层墙面用水泥砂浆抹面,饰 以横向凹槽,二、三层墙面贯以通至檐口的塔斯干壁柱。歇山式屋顶四角悬挑飞檐,上置套兽,建筑四周屋顶出檐两米,檐下全是垂柱及彩色木雕挂落,215个垂 柱雕刻成覆莲柱头,其间镶有2000块做工精细,画面内容各异的锒透雕花板。当时,一楼有部分教室;二、三楼大部分是教室,间有少数研究室;地下室基本上 是理学院的实验室及药品仪器储藏室。功能之齐全,超乎想象。

    整座建筑青砖砌墙,立面层次丰富,装饰细腻色彩明丽,愈显华丽而典雅,是上世纪20年代中西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精品。1937年6月,革命志士邓拓为法学院进步学生,在此楼北门不幸被反动派逮捕。

    现在的博雅楼,依然风采不减。绿树掩映中,叠檐飞阁,古朴典雅;蓝天白云下,雕梁画栋,大气磅礴。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