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故园遗迹 万象更生——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掠影3
故园遗迹 万象更生——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掠影3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31 18:04:3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塑造人生的第二课堂——东西十二斋房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那上边有“金陵十二钗”;而在河大,你可以看到“河大十二斋”。1921年,东一、二斋,西一、二斋建成,大大改善了学生的住宿 条件;1926年东三、四、五、六斋建成;1952年,东七、八、九、十斋建成。十二斋自东十西二,遥遥相对,外观一致。特别是东十斋,一字排开,如同琴 键,精巧华丽的入口垂花门饰、淡雅朴素的灰色清水砖墙、简洁明快的几何形窗套、尺度宜人富于变化的坡屋顶、女儿墙,还有室内那红色油漆的实木房门、楼地 板,做工细腻的木质楼梯、扶手、栏杆别有风情。

    古代的斋,多为家中孩子读书的地方,即书房,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学生宿舍取名为斋房,意在告诫学生要修身养性、好好读书。值得一提的是,1936年4月20日,爱国将领张学良亲临河大东斋房学生宿舍视察。

    如今,斋房已不单纯是供人使用和欣赏的建筑,它体现的更是一种文化。作为河大保留下来的校园早期建筑,斋房早已成为河南大学重要的人文景观。它那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不仅是中国近代建筑特定发展时期的体现,更是河大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抗日公演烽火台——大礼堂

    大礼堂与南大门遥遥相望,这幢宫殿式的建筑极具历史感,青砖红瓦,飞檐斗阁,气势恢宏。1931年,时任校长的许心武先生提出建大礼堂的动议。自1931 年11月破土动工,至1934年12月落成,历时三载,用资20万元。当时河大的师生共计500余人,却兴建了可容纳3000多人的大礼堂,足见河大的魄 力。其规模之宏大,在当时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其设计之精美,工程进度之快,质量之高,为当时国内所罕见。

    整个建筑主体为重檐歇山式复杂、多重屋顶组合,周边四角挑起,左右对称,上下一致高低起伏,变化多端。屋顶覆以青灰筒板瓦,各脊端有脊兽,门厅雕梁画柱, 檐下垂花柱、雀替、挂落均作透雕彩绘,龙头、狮子、凤鸟等动物图案雕绘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全国也堪称建筑艺术精品的大礼堂给人以气势雄浑、挺拔高 峻、巍峨壮观之感,不愧为中西建筑艺术风格巧妙结合的典范。

    大礼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至今仍在使用。作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她见证着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见证着河大学子的 成长。1937年10月,抗日烽火燃遍全国,上海救亡演剧队洪琛、金山、崔嵬、贺绿汀、冼星海率队在大礼堂公演多次,从而把开封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 1950年4月河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曾在大礼堂举行。

    大礼堂前东西干道,东部分称为“东辰路”,西部分叫做“西月路”。“东辰路”是一条法国梧桐成行的大路,到了夏天,绿树成荫,叶儿婆娑,漫步其间,感受河 大浓厚的人文气息;“西月路”东北侧,是一个小花园,造型别致,层次感强,和它作邻的是一个总体造型为飞机状的十号楼——尚学楼,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分 为三部分的理工综合楼——荟学楼。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