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临终托孤 景元元年(公元260年),山涛在洛阳收到好友嵇康的绝交书。起因是山涛由吏部郎升迁为散骑常侍郎,想让嵇康接任吏部郎一职。有精神洁癖的嵇康认为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为表明绝对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挥笔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断然与山涛划清界限。
一年多后,嵇康因被好友吕安一案牵连,被司马昭斩杀于洛阳东市。临终时,嵇康唯一挂念的是他未成年的一双儿女,于是在临刑前托孤。嵇康的哥哥嵇喜在朝为官,家道殷实,但他是司马昭的心腹,嵇康没有把儿女托付给他;阮籍、王戎、向秀都是嵇康的好友,嵇康也没有把儿女托付给他们,而是托付给了刚刚“绝交”的山涛。嵇康在把儿女交给山涛时说:“巨源(山涛)在,汝不孤矣。”
由此可见竹林七贤的人品。 山涛不辱使命 嵇康去世,山涛大哭一场,不计前嫌收养了嵇康的儿子嵇绍,并以慈父般的关怀精心培养和教导嵇绍。 在山涛的培养下,嵇绍饱读诗书,和父亲一样通晓音律和五经,擅长书画。 作为政治犯的儿子,嵇绍18年来无人举荐。山涛顶着重重压力,专程就嵇绍的问题启奏晋武帝司马炎:“《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德堪比裕缺,宜加表彰任命,请为秘书郎。”在山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举荐下,司马炎爽快地征召嵇绍入朝为官,为秘书丞。
嵇绍不负众望 嵇绍入朝为官后,多次升迁,曾任汝阳太守、徐州刺史等职。尚书左仆射裴顾很器重嵇绍,常常说:“如果让嵇绍做吏部尚书,天下就不会有被遗忘的人才了。”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时,齐王司马囧在诛杀赵王司马伦后,把被废黜的晋惠帝司马衷迎了回来,自己则以大司马之职秉持国政。不久,朝廷军队在“八王之乱”中大败,百官和侍卫自顾逃命,只有嵇绍一人保护司马衷,最后他血溅帝衣,为国捐躯。后来他被晋元帝追谥为“忠穆”。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