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洛阳天字号】天阙
【洛阳天字号】天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19 18:30:1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陪外地朋友游览洛阳。路过天堂,她赞叹着拍照,并问:“为啥叫天堂?真新鲜。” 她不知,洛阳正在搞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其中的重点,正是都城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天字号”地标:天阙、天街、天门、天津桥、天枢、应天门、天堂。 以天命名,寓意何在?有天阙才有天堂,就从天阙讲起。 阙,门两旁的高大建筑,左右对称,突出门户。
    东周时期,都城洛阳的宫门外立有双阙,可以登高望远,很是排场,但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觉得那还不够,他要的是天阙:两山对峙,宛如天然形成的门阙。 这霸气外露的天阙,还真被他找到了。 
    公元605年,初坐龙椅的杨广,带着群臣到邙山考察。他想在洛阳坐龙椅,可洛阳城已被战火烧得破破烂烂的,很不体面,所以他打算观地势造新城。 登上邙山翠云峰,隋炀帝往南一瞅,瞅到了伊阙:伊河两岸双峰对立,远观似天然的门阙。以它为天然门户,营建皇城,真是再好不过。 隋炀帝拍手叫绝:“那不是龙门吗?以前的皇帝咋不在这儿建都城?”他觉得伊阙像龙门——真龙天子的门户(“龙门”自此得名,沿用至今)。
    随从赶紧拍马屁:“他们没有那么大的手笔,就等着陛下您来弄呢!” 隋炀帝和大臣宇文恺等人一合计,就愉快地决定了:以伊阙为门户,依托洛阳的山川地貌,在伊阙与邙山之间的肥沃盆地上,画一条完美的中轴线,从南往北、从低到高顺势造城。
    伊阙自此不叫伊阙,改叫天阙:既是天然宫阙,又是天子的门阙。 伊阙是一个自然符号,天阙则是一个政治符号,古人常以天阙象征京都与朝廷。 你问普通人去哪儿,他会说他要回洛阳,知识分子说话文绉绉的,偏要拐个弯儿。比如,唐代大文豪韩愈说:“便归天阙致时康。”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回京都报平安。 北宋名将岳飞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讲得通俗点儿,就是奋勇杀敌,报效祖国。
    千年弹指一挥间,天阙从政治符号变成了人文符号,从天然景观变成了人文景观。 人们对着宇宙洪荒,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难免感到自身渺小孤独,因而茫然无措。 若知这山水有典故,还有人留下的痕迹,即便观景时独自一人,也会觉得心有陪伴。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石语经典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