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刘氏古皂荚:一棵树守望一个村落
刘氏古皂荚:一棵树守望一个村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2/10 8:52:07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皂荚树命很贱,栽到哪儿都能活。但皂荚很有用,入药、洗衣均可。”但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记忆中似乎都有关于皂荚树的故事。南岭村是嵩县饭坡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人口百余人,均为刘姓,祖上同根,民风淳朴。村里老人说,明末,刘氏兄弟从山西移民至此,种下皂荚树,庇佑村子。数百年来,这棵皂荚树几经劫难依然苍劲,见证了小村的发展变化。
    南岭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至今还保留着很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土房子。古皂荚树树干粗壮,差不多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仔细观察,其树干已中空,树洞内足以放下一张小桌子。 有关古皂荚树的历史,当地并没有太多记载,只有村民口口相传。村里的老人刘建华为我们描绘了古树历史的轮廓。
    明朝末年,河南一带连年大旱,飞蝗成灾,粮食颗粒无收,加之朝廷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人口锐减。为滋生人丁,恢复生产,朝廷便从人口稠密的山西洪洞县往河南移民,垦荒生产。如今的南岭村刘姓族人便是当时移民至此的刘氏四兄弟的后裔。


    话说四兄弟落户南岭村后,在村子东西南北四角,各栽种了一棵皂荚树,以作纪念。数百年间,这四棵皂荚树不断生长,根深树茂,默默守护刘氏家族繁衍生息。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时,大量林木被砍伐炼钢。当时,南岭村三棵古皂荚树被砍,保留了一棵纪念先祖。 岁月悠悠,刘氏家族也像古皂荚树一样枝繁叶茂,从最初的四兄弟发展到如今的百余人。
    古皂荚树无需浇水,也不用施肥,依然生生不息。夏天,大片的树荫凉儿,成为村民憩息纳凉的好去处;秋天,皂荚成熟,纷纷落地,妇女们便会来捡拾保存。刘建华说,用棒槌捣碎后的皂荚,会产生如肥皂一样的泡沫,可以洗衣,也能洗头发,不仅洗得干净,还带着一股皂荚的清香;用皂荚刺熬制的膏药,能拔毒消肿。在贫困年代,皂荚成为村里最低廉、也最有用的洗涤用品和中药材。
    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再用皂荚去洗衣,而皂荚刺抗癌的药用价值逐渐被挖掘和认可。在嵩县,皂荚树也因此被作为经济林木推广。

(作者:申艳梅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