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梧叶尽鸟巢空,洛水潺湲夕照中。寂寂天桥车马绝,寒鸦飞入上阳宫。 ——窦巩《洛中即事》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洛阳已进入冬天。
或许是全球变暖的原因,小雪节气已过,洛阳市区落叶乔木的树叶还依然稳立枝头,而唐代诗人窦巩所见的秋季洛阳城已是“高梧叶尽鸟巢空”。一位作家写的一篇文章说“鸟巢是村庄的标点”,这是一句比较好的现代诗。
在窦巩生活的时代,洛阳是东都,宫阙林立。安史之乱发生后,叛军以洛阳为据点进攻长安,唐军两次放弃洛阳,又两次收复洛阳。在此过程中,洛阳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窦巩的这首《洛中即事》写的就是安史之乱后洛阳城的残破景象——深秋时节,叶落巢空,夕阳照水,场景凄凉。昔日繁华的天津桥上车马行人已断绝,只有数只寒鸦寂寞地飞入上阳宫。
据考证,唐代上阳宫遗址在今洛河以北,凯旋路以南,涧河以东,玻璃厂路以西,上阳宫宫女题“红叶诗”的故事即发生于此。
窦巩,生卒年不详,字友封,京兆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元和二年(公元807年)进士及第,任侍御史,转司勋员外。唐代诗人元稹担任浙东观察使时,奏请窦巩担任观察副使。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窦巩为武昌节度使元稹副使。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元稹卒,窦巩回长安,不久亦卒。
窦巩不善言,时号“嗫嚅翁”,但他有诗名,白居易称赏他的绝句,将其收入《元白往还集》中。褚藏言称其“遇境必言诗,言之必破的,佳句不泯,传于人间”(《窦巩传》)。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