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远古的圣火构屋与男女合葬
远古的圣火构屋与男女合葬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1/25 16:19:38 来源:荥阳外宣网 点击次数:

 荥阳地区旧石器时期的遗址,除织机洞之外,尚有环翠峪景区的蝙蝠洞、城关乡的桃李村等处。而新石器时期的遗址、遗存,已发现的多达十余处,像池沟寨遗址、点军台遗址、汪沟遗址、楚湾遗址等都出土了许多文物。其中,秦王寨遗址因发现的较早、青台遗址以出土文物最为丰富而著名。

 秦王寨位于荥阳市北部广武山上(即敖山的敖顶),北临黄河,湾壑重迭,因秦王李世民在此驻兵征战而得名。早于李世民三四千年,先人们已在这儿留下了生活繁衍之遗址、遗存。它的近侧,位于广武镇青台村东侧的青台遗址,也同属于仰韶文化遗址。这里突出地面形成了一方高地,面积约10余万平方米。

 民国初年,瑞典人阿尔纳(安特生)在其所著的《河南石器时代之着色陶器》一书中,着力介绍了发掘之成果。民国23年,河南古迹会的陈云路、郭宝钧等人也曾在此遗址中发掘,收获颇丰。后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博物馆、荥阳县文化馆等单位分别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文化层12层,分为3期。

 3期12层都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其造型繁多,彩绘图案由简单到丰富。一期陶器多为红色与灰色,彩绘图案仅见一抹红色彩带施于钵和盆的沿口处。二期彩陶数量增长、图案形态增多:圆点、弧线、三角、网状;虫形纹、树叶纹等纷纷展现。三期陶器中,彩陶的图案更加丰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第110号(发掘时,依序作的编号)瓮棺,其组成部分有一白衣彩陶钵,钵口外沿绘有一圈多足虫(共有6条),形象生动逼真,是彩陶的珍中之珍。

 在二期和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了上百座墓葬。二期墓葬有20多座,墓中人均头朝北,发现有木棺的痕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编号25号墓,为男女同穴屈肢合葬墓,表明当时配偶婚姻家庭形式的萌芽。墓中男子约40余岁,位于东侧;女子20余岁,位于西侧,屈肢而面面相对。同样引起人们关注的是100号墓葬,此墓也是男女同穴合葬,与25号墓不同的是,男女均仰面头朝西而葬。男女二人均为壮年,男、女的年龄为40岁到50岁之间。男女同穴合葬,在人类婚姻家庭中决不是一件小事,它反映了人类由群婚、对偶婚逐渐向家庭配偶的巨大进步。

 青台遗址靠东边的一带高出地面许多,形成一条山丘,当地居民传说它名叫峨眉岭,瑞典人阿尔纳最早就是在这丘梁上实施了破坏性的挖掘。他们挖掘之后,峨眉岭上出现了一片红土层。这儿属于黄土地,怎么在这遗址上会出现这么多红土呢?原来,这儿有大量的5000多年前的房屋遗存(那时的房屋多是“木骨整塑”建筑,墙与房顶整个烧成红色陶质)。数千年来,房屋顶端坍塌了,墙壁毁倒了(残存残墙壁又被破坏了),怎能不令人遗憾地剩下一片红土呢?

 1981年和1982年再次发掘,发掘出了30余座房基。二期和三期房屋的营造方式是,先修整房屋的地平,多层次地铺垫红烧土碎块和粘土,然后再夯实,抹上砂礓粉作地面。尔后,四周树立木柱(木柱粗细相间),再用芦苇等草类建筑材料编成网状体,两侧加泥层糊成厚厚的泥墙壁,房屋内外堆积木柴,用大火将整个墙体烧制成红砖状,使房屋成为牢固的整体,既防潮又结实。这些房基保存较好、结构清楚,不仅现形当时房屋的轮廓,房屋使用的布局,而且现形墙壁的结构。墙壁残存最高60至70公分不等(大多为20到30公分);墙厚30多公分,墙壁中有木柱经火后形成的柱洞,墙体内壁有芦苇等草类材料的杆叶状遗痕。这一切都在告诉后人,在5000多年前的几百年间,人们大量使用火来建造房屋。这儿真不愧位于火神祝融之墟的区域之内。
    

(作者:郑旅 责任编辑:李海粟)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