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墙门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1/18 9:41:4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前些日子,去禹王台公园内的小红楼看张洪军先生收藏的婚书展,在路过公园苗圃基地的时候,看到一堵墙门。灰色墙砖,拱形墙门,两侧还有八字影壁,在拱门上方有与门等宽的匾额砖框,影壁壁心和匾额框心皆白沙灰涂面,上面似乎曾书写过什么。由于年代久远,白沙灰脱落,现已完全看不到字迹。不过,根据市文物公园局的标牌和曾经在此工作过的好友潘慧英的介绍,我才知道此墙确切的名字叫:八字墙门。
“扫街”这么多年,对于每个朝代的建筑,即便没有特设的标牌,大概也能认得出。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推崇的文化,正如每个民族都有崇拜的图腾一样。八字墙门除继承了传统城墙根基的厚重、坚固、内蕴外,对外在的细腻繁复部分进行了简化,并融入更多西方元素。八字墙门虽然和开封城古老的城门有些相像,但却削去了城楼和垛口,多了些简洁、简约。
八字墙门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此地会有一个八字墙门?背后有何故事?这是我内心一直想探知的。为探寻究竟,我曾有意变换角度拉远与八字墙门的距离,想利用空间给它定位,以确定它概念后面的内容。但是,除看到八字墙门高大、宽厚、静穆之外,实在看不出什么。我也曾有意接近再接近,甚至想从砖缝、土质辨别些异样的东西,细抠出时光划过的历史痕迹,但毕竟时过境迁,仅凭微小的细节是万万探不得的。
为了彻底弄清八字墙门的来历,我再向同行的潘慧英征询,她说:“我领你去见一个人吧,他是公园花圃的老职工,叫孙爱国,在此居住40多年,他应该知道些什么。”
八字墙门确实很厚,厚到超乎我的想象,几乎厚到和城墙差不多。穿越墙门的时候,我有意往头顶看了看,全是青砖发券,门洞虽不高也不宽阔,但券顶细密坚固。越过墙门进入园里则有訇然中开的感觉。苗圃北是一排红顶房子,南是花卉的培育场地,园子的东侧则是一大片开阔地。孙师傅说:“这里就是菊花的培育基地,很多有名的菊花就是从这里培育出来的。”我问孙爱国师傅八字墙门的来历,他说:“这里在新中国成立前原是一个设施先进的玻璃花房,八字墙门就是这玻璃花房的入口或者说大门。”为了验证其真实性,孙爱国师傅把我们领到北侧的红顶房子内,用手指了一下地面说:“你们看,这里全是木地板,木地板下是为花房送暖的工作间,花房冬日的取暖全靠这里来输送。”在另一个房间,孙师傅还带领我们看了火道。可以这么说,这里应是当时开封最先进的花房了。
从红顶房子出来的时候,我在红顶房子的门口看到一块市文物公园局设立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标牌。顺着标牌再往上看就是这幢红顶房子的屋顶,屋顶上面有欧式的天窗或者说是散烟孔。
在开封这块地盘上,有很多让人想不到和出人意料的东西,它们很低很矮,很破很旧,无人相识,可是却不容任何人小视。因为,在这看似破旧的东西背后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藏着很多史学家书本里都找不到的历史。开封就是这样,它很特别,特别到每一颗土粒都是浇铸在历史课本上的故事和文字。这八字墙门和与它组成一体的花房就是如此。
离开的时候,我再次回眸了一下,蓦地发现这八字墙门极像一位老人,静穆、内蕴、坚定、刚毅。
(作者: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