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田园诗人,最具代表的莫过东晋隐士陶渊明。人皆言之爱“斗酒聚比邻”,但陶渊明一生更爱菊花,与菊曾结下不解之缘。“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诗句。文人墨客们赋诗写菊,大多也要拉扯上“东篱”和陶渊明。菊花的品质其实正是他一生“清风高洁”的象征,宋代的文学家苏轼曾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其实我们还是从《饮酒 五》中知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高洁的菊花,悠远见南山,自由的飞鸟,构成恬静的意境,衬托出诗人“清风高洁”的品质。陶渊明的诗里面有着菊花般的清新自然。尤其他归隐后的一些作品,不事雕琢,洒脱恬淡。他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且又自成一体,开创了田园诗派,打破了玄言诗垄断诗坛的格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等等。这些诗句虽然平淡与平易,然而,非一般人所能效及。
元好问曾如是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读他的诗如见平林漠漠,草色青青;如临山风徐徐,清泉淙淙。不知迷住了多少后人。他的诗让人对隐逸产生了诗意的遐想,把归隐提升到一种境界。尤其一些官场不得意者,宦海失意人好吟咏他的诗,以此为自己找到精神慰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与他“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一脉相承。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仿效陶渊明的诗风作诗十六首。包括王安石,苏东坡,等等。古代的文学因陶渊明而寂寞,也因陶渊明而精彩。
陶渊明不只爱酒,更爱菊花,所以家里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将菊花与酒结成一体,既满足他的口腹之欲,也满足他的精神升华。《饮酒 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在《九日闲居并序》中陶渊明曾寄情怀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真可谓:“菊花知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