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在辉县的第一个君主凡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10/20 15:12:4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西周王朝建立后,实行了分封制度,由于周公(姬旦)特殊的政治地位,周公的8个儿子均受到天子的分封,他的第3个儿子瞵被封到了凡国。凡国都城位于现在辉县市北云门镇的后凡城村,凡国的君主为世袭制,继承其爵位的历代君主,后世一律称其为凡伯。
凡国的第一任凡伯,姓姬,名瞵。凡是封国名,伯是爵位,瞵是人名,因之被称为伯瞵。姬瞵是周武王姬发的亲侄儿。他的父亲叫姬旦,是周代第一位周公,也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
姬瞵的叔叔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姬诵年幼,就由姬瞵的父亲周公旦主持国家朝政。
根据资料考证,伯瞵八兄弟始封于周成王二年(前1041年)。凡国故城遗址位于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东南地,城墙为土筑,今遗址犹存。唐朝曾在此设凡城县。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是为凡姓、范姓。后来,凡氏避秦乱,添水为汎(泛)。
因为凡国存在于西周时期,历史太过久远,留下的文字资料非常少,所以很多详细情况已无法考证,仅限于文献中的片言只字。这样就导致后来的文献记载也非常简单,甚至产生谬误。如辉县旧志上就错误地记载凡伯为周公的次子,有的文献甚至张冠李戴,将凡伯与君陈视作一人,这都源于史料没有确切记载清楚和族谱资料缺乏的缘故。
凡国自伯瞵开始,历代凡国君主的名字已无从考查,但是历代凡伯均为周代王室卿士。周厉王时期的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专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成语不可救药就是出自凡伯。
公元前841年的一天,国人发生暴动,周厉王逃到远离都城的彘后,派凡伯回都城镐京探听消息。凡伯见暴动已经平息,就和周公、召公商议,准备接周厉王回都复位。但是,人民对周厉王十分憎恨,坚决不允许他回来。周厉王无可奈何,只好在彘定居,凄凉地度过了14年后病死。
西周末年的凡伯一如其先辈,《诗经》中的《板》、《瞻卬》、《召旻》皆为此时的凡伯所作。其中《瞻卬》写幽王宠幸褒姒,黜退贤良,导致邦乱民困,公开讽刺、进谏昏庸无道的周幽王,揭露了最高政权集团的腐败黑暗,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力求挽救走入寄途末路的周王朝。
《左传•隐公七年》载,当初戎人到洛阳王城朝见周王,凡伯为王室公卿,收了戎的财礼却未以贵宾之礼款待,得罪了戎人。公元前716年,凡伯奉王命出使鲁国,返回时经过楚丘(山东曹县东南),遭到了戎人的袭击和劫持。此后,凡伯便不见于《春秋》经传。春秋早中期,北方狄戎一度相当活跃,凡国可能就在此时被怀恨在心的戎人所灭,凡国从而成为了卫国的凡邑。以上资料表明,凡国从设立到灭亡历经300余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凡国灭亡后,凡国君主流亡到楚国作寓公。《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一,记有凡伯与楚王的一段对话,说楚王与凡国之君坐在一起闲聊,不一会儿工夫,楚王左右的仆人多次来讲“凡国已经灭亡了”。凡国之君说:“凡国灭亡,不足以使道丧失。既然凡国灭亡不足以使道丧失,而楚国的存在也就不足以让道存在。由道的高度来看,可以说是凡国并不曾灭亡而楚国也不曾存在的。”
(作者: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