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唾沫星子淹死人
唾沫星子淹死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9/5 9:16:1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一千多年前的刘兰芝——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的女主角。在她那个时代,女人离婚后若是不改嫁,父母会不高兴。刘兰芝忘不了前夫,却被父母兄长逼着改嫁,煎熬之下,投池自尽。

    这事儿若是搁在宋代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好办了,因为在这一时期,不改嫁的女人才称得上是好女人,寡妇还可以立贞节牌坊,光耀门楣。只是苦了那些想改嫁的女人。她们被舆论“挟持”,空守着一座贞节牌坊,郁郁寡欢,孤独一生。

    偃师市缑氏镇南家村,有一座清代贞节牌坊,被用来表彰一个姓张的女子。当地人讲,此女少时被许给了一户人家。可惜两人结婚当天,新郎病死了, 17岁的小张就此成了寡妇。小张立志为亡夫守节,终身不改嫁。她的小叔子过继了一个儿子给她,取名道凝。小张苦心抚养道凝,在无情岁月中年华渐逝。后来,乾隆皇帝得知此事,下令给她立一座贞节牌坊。

    旧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张氏与丈夫婚前接触很少,未必有多深的感情。17岁正当花季,她忠贞不渝的决心来自哪里——社会舆论。 这种社会舆论归结为8个字,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最先说出这8个字的,是咱洛阳老乡程颐。

    程颐乃北宋理学家,与他的哥哥程颢共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崇拜他的人很多,进士杨时为了听他讲学,专程来洛阳,留下“程门立雪”的佳话。程先生这话,本意或只为强调人的尊严,鼓励男女加强自律,因为他的侄媳妇都改嫁了,他也没说啥。可是后人从字面上大做文章,经过南宋朱熹的演绎,这句话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说人不能为了满足欲望而活着,女人改嫁是可耻的。

    明清两代的古板文人,继续歪解,大力鼓吹“从一而终”,成功地将“一女不侍二夫”的观念植入人心。当时的法律虽不反对女人改嫁,但鼓励女人守节。 于是,那些离了婚的女人或死了丈夫的女人,后半辈子算是与婚姻、爱情无缘了:倘或改嫁,便是不正经,要被唾沫星子淹死;倘或与人偷情,搞不好会被宗族家长浸猪笼。

    幸好,洛阳的贞节牌坊没有朱熹的老家徽州多。洛阳人比较忠于自我,有敢在唾沫星子里游泳的勇气,不要忠贞的虚名,只要实在的陪伴。伊滨区一个吉姓老人的曾祖母,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离婚后不久就改嫁给了他的曾祖父。

    自由主义者,推崇自由随心,不以道德名义“挟持”他人的正当意愿:改嫁应该自由,不改嫁也应该自由。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张村老宅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