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年中,他先后办理案件1300余件、批捕犯罪嫌疑人1500余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他的勤勉,源于他善于察微析疑——爱较真的检察官。
在尉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田文生是一个“名人”。这不仅因为他在10余年中先后办理案件1300余件、批捕犯罪嫌疑人1500余人,办案效率令人惊叹;因为他精通法律知识,自创 “田氏工作法”,是同事眼中的“活法典”和“田博士”;更因为他办案中善于察微析疑,很爱较真。8月5日,在8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的荣耀中,田文生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察微析疑办案
田文生曾办理过一起破坏公用电信设施案件。案件中,4名犯罪嫌疑人驾驶一辆面包车盗割电话电缆线共计150米,价值万余元。犯罪嫌疑人被依法批准逮捕后,供述却突然发生了变化,对盗割地点的供述前后不一致,致使作案地点一时无法确定,公安机关的侦查也陷入了困境。对此,田文生沉着应对,察微析疑,再次对侦查环节进行审查。他发现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过于笼统,漏掉了对有关盗割地点详细特征的讯问,致使犯罪嫌疑人利用这一漏洞百般抵赖。找到症结以后,田文生建议侦查机关调整办案思路,让事实说话,用证据服人。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最终认罪。
由于爱较真,田文生多次发现案中案。2011年4月,田文生在办理张帅等3人涉嫌寻衅滋事一案时,发现有涉黑犯罪的线索,于是依法引导公安机关侦查,成功查处了一起34人涉案的重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追捕7人,32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该案被河南省人民检察院评为优秀侦查监督案件。之后一年,尉氏县街头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减少,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比原来提高了3个百分点。
田文生曾创造过两项纪录,至今被人津津乐道。一项纪录是对一起团伙盗窃案件进行跟踪监督时,发现由于办案人员相互之间没有及时沟通,忽视了证据的关联性,有16名符合批捕条件的嫌疑人未予提请批捕,遂依法对16名嫌疑人作出追捕决定。一起案件同时追捕16名嫌疑人,田文生的这股较真劲儿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他的事迹在《检察日报》头版刊发。另一项纪录是在办理一起特大持枪抢劫案时,由于田文生依法及时介入案件,提前完成了全部证据的摘录和整理程序,在进入审查逮捕环节后的当日,就把涉案的60多名证人、500多页证据材料审查完毕,及时对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这种效率,至今在尉氏县人民检察院还没有人能够超越。
争分夺秒投入
“我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办好每一起案件,对得起每一位当事人。”田文生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010年1月,田文生的爱人被诊断出患有重度肝炎、急性肝衰竭。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坚持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再搭乘公共汽车到50公里外的医院照看妻子,次日天不明,他早早起床,搭乘第一班公交车到开封市内车站,再搭乘公共汽车返回50公里外的单位上班,下车后到单位还要走一段土路。到单位门口时,他都要将鞋上粘的土抖掉。为此,门卫师傅曾半开玩笑地说:“小田,你是刚从地里干完活过来的吧!”在妻子病重住院期间的两个月里,田文生共办理案件112件,涉及142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自创“田氏工作法”
为了紧跟新形势新任务,田文生始终绷紧学习这一根弦。
繁忙的工作后,他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从2000年开始,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汇编了632篇法律档案电子资料和2000余篇工作档案电子资料。2011年,他利用休息时间,把200余万字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刑事卷》和《刑事办案指南》输入了电脑,并制作检索程序,方便同事下载查询。田文生独创的这套“田氏工作法”,成了大家学习、办案的好帮手。在同事眼里,精通法律知识的田文生,就像一本“活法典”,他也得到一个公认的昵称:“田博士”。
全市优秀检察官、河南省首届“十佳人民满意检察官”、 最高人民检察院荣誉个人一等功、尉氏县焦裕禄式好干部……一串串的荣誉面前,田文生始终保持本色,自信而执著地继续前行。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