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堪称民间艺术奇葩。自幼成长在河南这片热土上的陈学华就是被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从学徒到创作,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之路。
2013年年底,在得知陈学华的作品被编入新版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教材(2014版)的消息后,笔者专门采访了这位年轻人。
一
陈学华自幼喜欢书画,2000年从河南省电影电视学校毕业后跟随舅舅姚敬堂一心投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研究工作之中。姚敬堂先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第一任社长、德源恒老店传承人、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在多年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整理、发现、创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陈学华在学校学的是美术专业。由于美术功底深厚,他研究起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心应手,坚实的学业基础让他的工作如虎添翼。舅舅的言传身教和手把手传习为他在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刚到朱仙镇时,陈学华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存环境非常困难。民间年画艺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之设计、创新、收集资料方面欠缺,使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木版年画的生产都是家庭作坊式,农忙时干农活,闲时印制年画。年画作品单一,多为小单张。陈学华下定决心,一定要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学会基本的印制手艺是从事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的首要条件。陈学华从跟舅舅姚敬堂学习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印刷、调色、装裱等专业技艺开始,下了一番苦功。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采用手工水印,印出的年画颜色鲜艳透明,且不跑色,印刷过程较复杂。首先印出墨线版,然后在专门的晾画架上晾干,然后再收回、套色。舅舅告诉他,套色这道工序很关键,定版、定位、立位、套准,然后套印颜色,有几种颜色就要印几遍。其中,套色时的定版、定位难度较大,如果错位,年画印制出来就不规矩,其他颜色就会跑到墨线条的外面,很难看,整个画面看起来乱糟糟的,没有一点美感。陈学华认真听、专心记、细心揣摩,同时勤学苦练。颜色套准主要靠手摸的感觉。开始学习时,陈学华的手感不好,老是套不准色,用宣纸练习造价太高,于是他就用报纸、黄草纸等废纸来练习。冬天还好些,身边放个火炉,手凉了烤烤手,夏天由于宣纸轻等诸多原因不能吹风扇,流汗不说,蚊子常常叮得身上到处是包。尽管这样,他仍坚持下来。后来,他不但掌握了印制技术,还摸索出了怎样在生宣纸上印刷出好作品的窍门。
装订成册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采用蓝色书皮。开始时,为了降低成本,就买回成匹的蓝布,经过装裱后再裁成书皮。陈学华常常把买回的布匹裁成两米一段,先铺在桌子上上浆。然后,身高1.7米的他右手拿刷子和布角,左手捏另一布角,踩在凳子上把两米长的布贴在墙上,中间不能有一丝褶皱。凭着过硬的本领,陈学华能够一口气将三间房的四壁贴满,常常累得手几乎都抬不起来。
二
学会基本的印制技能后,陈学华开始学习雕版,且不断琢磨、研究、设计新的雕版形式,常常夜半三更还在研究怎样才能使一个画面更美观。三伏天,别人都找地方乘凉,陈学华却埋头刻版,常常是汗如雨下。通过两年的努力学习和艰苦实践,陈学华终于掌握了木版年画制作的全部专业技术。
朱仙镇木版年画早期的基本功能是充当过大年时的“门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画已逐渐失去了“门神”功用。市场上销售的年画大多是机器印刷精美的现代年画,手工木版年画市场正在加速萎缩。要想让朱仙镇年画得以传承,就要有经济的支撑。为此,陈学华在制作年画之余,又踏上了艰难的年画销售之路。人们发现,很多礼品店都有陈学华的身影。别人在家里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时,他却捧着方便面吃。每当敲开门见到一位客户时,他就把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和艺术特点介绍一番,同时把自己设计的新产品展示给客户。在经历无数次的“闭门羹”后,陈学华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挚爱,终于由年销几千元、几万元到年销几十万元,为朱仙镇木版年画打开了市场的一角。
2002年,通过开封县委、县政府、县文化局及朱仙镇党委的努力,在中国民协和河南省民协的大力支持下,朱仙镇举办了“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12个国家的年画专家参加了这次盛会,全国各大年画产地均选精品参展。朱仙镇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陈学华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
这次盛会确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龙头源头地位,使朱仙镇木版年画享誉海内外。随着地位的确立,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上了发展的良性轨道。同时,作为民间艺术的龙头民俗经典被当代高校重新认识,有了专门从事年画创作、雕版、印刷、装订、销售的整体服务体系。陈学华有了更大的显身手空间。他通过思考、实践,把年画以新的形式呈现给民众。单张有了小卷轴、镶框形式,装订成册的《朱仙镇年画故事集》、长卷精装版朱仙镇年画相继出现,使大家在认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同时,也对装裱精美的年画爱不释手。陈学华积极征集朱仙镇木版年画老版,共征集到清代版30余块、民国版40余块,恢复传承古老年画300多幅。同时,他雕刻年画版500余块。
2008年1月,朱仙镇木版年画国际高峰论坛及《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朱仙镇隆重举行。仪式上,陈学华的作品《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版》、《卷轴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长卷》、《朱仙镇木版年画册页》被同时推出,使到会的年画商户们大饱眼福,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艰辛的劳动换来了丰硕成果。2003年,陈学华的年画作品《钟馗》入选《2003中国书法美术年鉴》,他创作的另一幅作品入选《当代书画新作博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之际,他的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家作品集》。2007年8月,他创作的《福禄寿》被“扬帆奥运”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精品巡展组委会收藏;2008年10月应邀参加“第八届亚洲艺术节”年画作品获特别荣誉奖;2009年,陈学华的木版年画作品入选《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大辞典》;2010年,陈学华被中国书画家协会吸收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2011年,他还应邀为清华大学雕刻 “清华门”及“校徽”百年校庆纪念版。如今的陈学华已经是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河南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当选为开封书画研究院秘书长,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013年11月,他应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邀请赴新加坡举办个人展览。
陈学华,一个与朱仙镇木版年画风雨相伴十几年的民间艺人,以其超人的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中。他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让朱仙镇木版年画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我们为他祝福,愿他梦想成真!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