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供职于河南大学,却因儿时的爱好对剪纸情有独钟;他醉心于剪纸,书法、绘画、诗文又造诣颇深。几十年来,他始终痴迷于剪纸,并将自己工作之外所有的精力投身到剪纸当中。为此,他多方学习,四处拜师,终于跻身剪纸大师的行列。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不少创建和标新立异的地方,曾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然而这些荣誉对他来说无关紧要,他所在意的,是剪纸艺术王国里的徜徉肆意、自在遨游。他就是张朝晖。
在见到张朝晖之前,记者首先看到了河南大学文物馆内的“张朝晖剪纸艺术展”。站在这些作品前静静凝望,它们或结构紧密,或疏朗有致、线条优美流畅,记者感受到的是高雅脱俗、行剪大气的剪纸风格。
随时剪 专注剪 创意剪
“中国的剪纸,讲究的是线条之美,是阴阳和谐之美。”说起剪纸,张朝晖侃侃而谈。从他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张朝晖对于剪纸的爱好,起源于儿时春节时的年画和窗花。淳朴、简约、粗犷、抽象之中透出的一种美,深深吸引着他。自此,张朝晖就和剪纸结下不解之缘。
校园内外,剪刀、纸张不离身;候车室内,随时随地就是一幅剪纸;夜半三更,他独自一人在灯下练习;工作间隙,他随手拿起剪刀……在张朝晖的衣兜里,永远放着一把剪刀,灵感来时,他都忍不住地拿起心爱的剪刀进行剪纸,这已经成为张朝晖多年来的一个习惯。
2013年10月2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崔琦,在重返河南老家后的第二天,偕夫人琳达来到河南大学考察,专门参观了文物馆展厅内的“张朝晖剪纸艺术展”,这些剪纸,让崔琦流连忘返。得知崔琦属兔,张朝晖拿出剪刀,刷刷几下,一个可爱又形象的玉兔便出现在大家面前,张朝晖将此赠给崔琦作纪念。
人们都说,专注的人是美丽的。每每拿起剪刀,专注于艺术创作的海洋,这个时候的张朝晖格外吸引人,连夫人都不忍惊动他,生怕他被惊扰。
除单层单色的传统剪纸外,张朝晖还融合西方美术的光影,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工艺和西方绘画的写实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学习研究了多层立体剪纸,作品《多层山水剪纸四条屏》凹凸明显、色彩逼真、立体感强,人物肖像神形俱备,山川、花鸟、景物呼之欲出,被专家誉为“中国文人创作思想和传统民间工艺的完美结合”。
剪纸剪出艺术王国
20多个春秋冬夏,20多年的勤剪不辍和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张朝晖的剪纸艺术冲破时空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似与不似间充分展现自我,奥妙无穷。他的作品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承,既力求诗、书、剪、印俱全,又不为宗派所拘,观天地之造化、寓万物于胸中,师法自然、形神兼备。
参照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张朝晖以传神的剪法和独到的技巧,历经数月精心剪制而成的巨幅长卷《清明上河图》,规模宏伟、结构严密,全图剪有各类人物684个,大小牲畜96头,房屋、楼阁122间,各种舟船25艘、车15辆、轿8顶。全卷分郊野、汴河及街市三部分。整幅剪纸,人与物远近疏密、错落有致、起伏有节,别有一番神韵。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他剪的《百子图》中,100个天真顽皮的童子构成12幅画面,表达了人们祈福求子、富足安康的强烈愿望。《八十七神仙卷》则是参照唐代吴道子的同名巨作,历经数月精心剪创而成,作品中,87个人物神态各不相同,衣皱线条宛如游丝,把握了“吴带当风”的神韵,让人叹为观止。
除《八十七神仙卷》外,张朝晖的剪纸作品还有《百菊图》、《百蝶图》、《京剧脸谱百图》、《夜宴图》等,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望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艺术作品,记者深为张朝晖作品中流动的超然气韵所感动。况味悠远的剪纸传达了淡泊与超然,让人回味无穷。
剪纸的人生丰富而美妙
张朝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剪纸艺术的学习和探索上。靠着天赋和努力,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因为痴迷于剪纸,张朝晖的生活简单又丰富。别人娱乐的时候,他在剪纸;别人忙于应酬之时,他在潜心创作。在他的作品里,有花鸟虫鱼,有山水、人物、江河山川,有世间百态,更有一种乐在其中的幸福。
“因为剪纸,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也因为剪纸,我都没有时间和精力让一切不良嗜好和习惯在我这里驻留。剪纸不仅给予我精神上的愉悦,还让我生活自律、身体健康。所以,我感谢剪纸带给我的一切。”张朝晖说。
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临别时,记者在张朝晖的工作室看到刚刚完成的剪纸作品《八骏奔梦》。“我为即将到来的马年创作了这幅《八骏奔梦》,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激励。”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