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世界文化遗产”之汉函谷关
“世界文化遗产”之汉函谷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7/22 15:42:3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新安县的汉函谷关,曾因为被“现代文明”侵占,一度令有识之士痛心疾首。

    昔日,这座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雄关,尚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汉函谷关遗址,只能看到一个破败的土台子:村民在关台上架电线杆、种菜、挖窑洞,仿佛它只是他们家后院的自留地。

    从那时到现在,不过几年,旧貌欲换新颜。 从被遗忘到被重视,汉函谷关的命运转折,是因丝绸之路申遗。考古工作者在汉函谷关旧址发掘出了一条千年古道,还有筒瓦、唐三彩骆驼俑、唐三彩胡俑,证明了此处乃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

    遥想千年前,洛阳以西潼关以东,每个险要之处,都有重兵把守的关隘。那些拉着丝绸、瓷器的古代商队,从洛阳出发,向着长安,向着西域,向着辽阔而遥远的世界前进,要过的第一道关卡,便是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是洛阳从别的地方借鉴过来的。

    史载,两千多年前,秦国为了防备敌国突袭,在峡谷之中修筑了险关,取名函谷关。那函谷关,本在如今的灵宝境内。有趣的是,到了西汉时期,洛阳新安出了一名将军,名叫杨仆。此人很会打仗,屡建奇功,被封为关外侯。

    这个关外,是相对于关中帝都长安说的。当时,函谷关以东的地方都是关外,可人们以当关中人为荣。杨仆被封为关外侯,自觉成了乡下人,不太高兴,就上书汉武帝,请求朝廷把函谷关往东边儿挪一挪,把他的老家挪到关内。汉武帝“意亦好广阔”,就批准了杨仆的请求。杨仆出资出力,于公元前114年,在今新安县城东500米处重筑了一座雄关。这,便是汉函谷关。

    《水经注》有云:汉函谷关“自南山横洛水,北属黄河,皆关塞也”。它不仅是一个关,还建有城墙,绵延数十公里,好比小长城,非常壮阔。

    可惜唐宋之后,此关渐受冷落、屡遭破坏。1923年,国民党将领张钫重修关楼,并请康有为题字纪念。奈何康有为的字不能阻挡后人“搞建设”的步伐——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拆了关楼,烧火炼钢……  世人毁一样东西,是觉得它没有价值;保护一样东西,是明白了它的价值。可一样东西有没有价值,并不一定由人说了算。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李海粟)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玄奘西天取经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