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说说开封的坑湖池海
说说开封的坑湖池海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7/21 15:10:0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北方水城”开封,用“一城宋韵半城水”来形容特别形象、忒有分量。尤其是“半城水”的历史文化含量,就更加非同一般。可以说,这“半城水”所映照的历史是千般浓厚,这“半城水”所溶解的文化是万般传奇。不信?咱就先说说这“半城水”中的几个主角——黑池(沙海)、金明池(灵沼)、潘杨湖(龙亭坑)、包府坑(包公湖)。

    一、上古沙海,今朝黑池

    洪荒开封到现代开封演绎的历史传奇

    2010年7月10日,一条在开封城内街头巷尾、城外十里八村风传的惊人奇闻终于见诸报章,当日的《汴梁晚报》刊发了记者采写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巨型乌龟模样动物惊现黑池》,副题是《个头如乒乓球案子大小水面浮游宛如小船》。黑池悠久的历史由此一时间成了开封人上上下下、茶余饭后的一个“学术”话题。

    位于开封原金明区的黑池,水面3700多亩,水深3米到8米。据有关专家判断,黑池是开封现有湖泊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个,其前身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原名沙海,到春秋战国已为史书所记载。俗话说“千年的乌龟,万年的鳖”,黑池里现出那样的怪物,老百姓们虽然惊奇但也觉自然。

    从洪荒到上古,孕育华夏文化的中原地区尚是黄河冲积形成的丘陵地貌,和今日的自然环境迥然不同——在高出地平几米、十几米、几十米的丘、台、岗、山之间,除绕行着大小河流之外,还广布着为数众多的湖泽水泊,沙海便是其中的一汪“圣水”。这里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海”,一个是“圣”。

    “沙海”,为何称海?首先,这里的沙海,不是林海、人海、火海等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的那个“海”,而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海”字的注释“古代又称大的湖泊为海”。我们留心一想,保留此义的海还真多,如青海、里海、洱海,北京的北海、中南海,还有我们开封曾经的沙海,都是湖泊,不是现代意义的海。今人习惯上所说的“青海湖”,其实是多加了一个废字,像把北京的中南海叫做“中南海湖”,不是很可笑吗?史料证明,黑池的前身沙海不是一些同志误认的因北郊一带沙化严重而称着的沙海,而是大自然在洪荒时期就赐给开封的一个天然的大型湖泊。它湖底有泉,还与河流相连,水无枯竭,湛然清满,曾被称为玄池(见《太平寰宇记》)、圣女渊(见《魏书》)。

    “圣水”,何圣之有?这要从一则历史传说“玄鸟生商”说起。《诗经》中记述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记载得较为详细:“殷契,母曰简狄,有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帝喾高辛,华夏先祖五帝之一,是黄帝的曾孙、尧的父亲,他和他的次妃简狄水中洗浴行房怀孕,后生了殷商的始祖契。简狄吞鸟卵因孕生契,只是一个神话的外壳、神圣的托词。帝喾与其元妃姜原生弃(周后稷),也是借助一个“践巨人迹”的神话。

    帝喾和次妃简狄行浴之地,究竟是在何地何水,《史记》中未有只字交代。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的一部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却给后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部巨著承先启后、内容详瞻、考据精核,是今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其卷一《河南道·开封府》中记载:浚仪(今开封)有“青丘,亦曰玄池。女简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鸟遗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玄”,古今汉字皆为“黑色”,玄池就是黑池,“即此水也”四字重千斤,使黑池沙海的身价跃然于中原众水之上,在先人的眼中视为神圣。清《祥符县志》卷十四中有相同的记载。历史事件无论大小,其演变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的演变,因何人、何事、何时、何处等要素的不全,有的会成为永远的历史之谜,有的在时间的延伸中、在社会的变革中、在文化的发展中,其要素会逐渐完善,最终让后人识得庐山真面目。就像“玄鸟生商”与黑池这样,从《诗经》、《史记》、《魏书》到宋《太平寰宇记》、清《祥符县志》,前人和我们都会有一个类似的文化认识过程。至于《战国策》记载的魏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于沙海,东周敬王为镇天下之乱欲将九鼎抛入沙海等,也从又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沙海确实具有神州上上下下崇拜的“圣灵之气”。

    据《开封风物大观》介绍《一统志》记载:“沙海在城西北十二里,隋文帝疏凿旧迹,引汴水习舟师,平陈后,立碑其侧以纪功。”隋朝后,唐、宋、金、元至明初,沙海黑池仍存,直到明弘治二年(1489年)黄河因洪水改道走开封城南40多年后,又因洪水改道回到开封城北,位于黑岗口附近的沙海在以前多次黄河洪水淤积的基础上被彻底淤没。沙海虽被淤没但始终还是洼池,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七月,黄河又在黑岗口等17处决溢,悬河之水居高而泄冲刷洼地,在沙海原处造成面积可观的潴水新生型冲蚀大池塘,沉睡的沙海黑池起死回生。

    1948年10月,开封解放。这座有着40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名城开始了新纪元。人间话沧桑,湖泊有沉浮。新中国给沙海黑池这一华夏古老而又圣洁的湖泊创造了一个十分完美理想的归宿。

    1957年,经国家建工部和国家计委的批准,开封开始建设引黄供水工程。距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自来水的城市美国费城开始使用的150多年后,距我国第一个使用自来水的城市大连旅顺港开始使用自来水的70多年后,古城开封人的自来水梦得以实现。经过修整扩挖的黑池与柳池——另一个大型湖泊,成为新成立的开封自来水厂一、二级黄河水沉沙池。二池很快成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继而又成为黄河湿地保护区核心区,开封市“大水缸”的美誉汴人皆知。从沙海、圣女渊、玄池、黑池,直到如今开封人饮水的“大水缸”,数千年一路走来,圣灵之水、圣洁之水,偌大的光环一直套在黑池神秘的名气之上。此篇拙作开笔之前,笔者怀着朝拜的心情和老伴一起专门去了一趟黑池——数千亩的水面平如巨镜,岸石粼粼、洁净如洗,那砌石的勾缝里竟也草芽青翠,与岸边的柳绿杨黄相映照。环视四周,没有游客更无游船,这是水源保护地绝不允许的,除我们老两口外罕见人影,也寂静无声。岸边皆是树林,树影婆娑,临水没有建筑,池畔也无亭台。这里的一切既静又净,除了水中没有作业的挖泥船,视线之内也再无人工制造的物体与痕迹,仿佛进入了洪荒时期沙黑池的空净幻境,更让人看到其圣洁、其洁净。上善若水,圣哉黑池!

    二、启于灵沼,金池争标

    皇家池苑到开放公园映照的时代变革

    公元前320年,东周慎靓王元年,已为老叟的孟子率“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十分风光地由滕国到魏国,在大梁城会见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这是开封建城史上古代来访的首位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一书第一篇《梁惠王章句》生动记录了两人的会见。该篇有孟子和梁惠王会见的文章共计五章,其中四章都无明确的会见地点,只有对话的内容,唯有其“二章”点明“王立于沼上”。沼者,灵沼是也,即不少古今著述中所指的宋代金明池的前身。

    梁惠王会见孟子于灵沼,正中了“亚圣”的下怀、“二章”中孟子的说教内容完全说明了这一点——此章孟子正是要借周文王兴建“三灵”(灵台、灵囿、灵沼)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向梁惠王阐明“与民偕乐”的重要性。殊不知,从梁惠王效仿周文王开挖的灵沼,到后周的周世宗在同一停水之地续挖的人工湖,再到宋太宗大规模开挖扩建并命名的金明池,乃至今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遗址上开挖的金明池及新建的金明池公园,有一根历史的红线,一直把它们贯串在一起。

    要看清这根历史的红线,得先从周文王的“三灵”说起。3000多年前,西周的先王周文王营建新都丰邑,他施行德政并十分关注自己的政绩工程。从古至今、从中央到地方,好的当权者皆然。当时周文王的政绩工程有三大项:灵台、灵囿、灵沼。灵台是三大工程之首,据史料记载灵台的功能主要是观察气象、占卜大事、庆祝大典、于民施教、会盟诸侯等。灵沼的功能主要是为皇家养殖鱼类水产、划舟戏水、演习水战等。灵囿的功能主要是饲养动物、皇家狩猎等。灵沼、灵囿后来多发展为皇家园林。

(作者:汴浚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师陀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