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禹王台影剧院
禹王台影剧院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6/9 9:17:4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翠柏掩映,鸟儿啾啾。如果不置身其间,很难领略到曲径通幽的意境。就在这片诠释曲径通幽的翠柏林间,禹王台影剧院静立在开封禹王台公园古吹台南端。再睹影剧院,童年记忆在我眼前慢慢放大。

    这座遍留我儿时足迹的影剧院面西背东,阔九间,高两层,石灰墙面,上层正中间为风火山墙,正中“禹王台”“影剧院”分别用隶书和行楷书就。北南两侧分别是“百花”“齐放”毛体大字。从南边侧门进入,顺室内右侧楼梯拾级而上,二楼便是放映大厅。室内原为木质结构:木顶、木地板、木楼梯。与“百花齐放”背对的东面墙壁上是手写的红色楷体“舞友您好”。从一楼穿堂而过便是一个可容纳400人的长方形露天院落,西高东低,曾经摆放过标有“某排某号”的木质长条凳。院落东端是长10余米、纵深约8米的舞台,白色墙壁是影视墙。舞台既是戏台也是舞厅。据禹王台公园老职工回忆,禹王台影剧院建于1958年,1970年舞台被拆除,只留下院落和放映楼主体建筑。

    在当时,禹王台影剧院算是较大的娱乐场所:唱戏、放电影、跳舞……这里成了市民文化娱乐和了解国内外时事新闻的主要场所。若逢放电影,禹王台影剧院便场场爆满,进不了场内的就爬到影剧院四周的树上。一方不大的天地给物质文化生活贫乏的人们带来精神寄托,也为我的童年送来欢乐和梦想。有段时间,《英雄儿女》热播,上映了好几场,人们还是热情不减,场内场外你推我挤,大人喊、小孩叫,一时间秩序大乱,眼看场面就要失去控制,一名负责保卫的禹王台公园民兵举起手中的步枪朝天扣动扳机,“砰”的一声,嘈杂的人群瞬间凝固了。旋即,明白过来的人群又被新的混乱淹没……

    我脑海里王成手执爆破筒对着报话机高喊“向我开炮”的英雄形象总是模糊的,于是,看电影成了我最大的心愿,但2毛钱一张的门票在我家成了奢侈品。利用逃票方法混进场固然可行,但从朝鲜战场上负伤致残转业到禹王台公园工作的父亲对此深恶痛绝,宁肯不看电影也不允许我那样做。童真无邪。为了能看到荧幕里王成的英雄形象,几个要好的伙伴决定自制电影票。那时的电影票是用一种很薄的彩色纸张(粉色或绿色)油墨铅印而成的。我们找来彩纸和笔墨,依葫芦画瓢:按照电影票模样画边线、描花纹、写副券和某排某号……手工拷贝的电影票让我们如愿以偿,摸黑混进影剧院过足了瘾。以后,凡是有好看的电影,我们都如法炮制。

    一栋建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标记。禹王台影剧院也承载了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时代发展需要一个舞台,时代文化的展示也需要一个舞台,样板戏《杜鹃山》《红灯记》《海港》《沙家浜》《洪湖赤卫队》和京剧《智取威虎山》等,相继由各单位文艺青年登台表演。

    斗转星移,承载我童年幻想和少年懵懂故事的禹王台影剧院在上世纪80年代逐步退出娱乐舞台。影剧院一度成为木工房、仓库,后来演变成公园临时工的休息场所。有一年,二楼的休息室里一位临时工生火取暖时不小心失火,将二楼木质结构化为灰烬。后来,禹王台公园对内部进行粉刷。

    斜阳暖暖,昨日不再。禹王台影剧院昔日的繁华已经成为记忆,这幢承载时代文化的建筑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静静地伫立在林间,见证那段曾经沧桑的岁月。

(作者:高建忠 责任编辑:高晓婷)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定海神针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