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城市街道命名的意义及特点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5/27 8:58:3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开封,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少街道名称从古至今仍然使用,彰显着开封的古城特色。但由于其历经水患兵燹,数次经受毁灭性灾难,又有许多古老的地名没有留存下来。现今市区的500多条街道中,主要有现代特色的地名,有明、清时期的地名,还有民国时期的地名,个别甚至有北宋时期的地名。
一、命名地名的意义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有专家解释为是地表之上相对独立的地理实体的语言符号。具体到开封市区,地处豫东平原,主要地名类别有街道、村庄、居民小区等,行政区域、河流、湖泊、重要的人工建筑、纪念地、古遗址、铁路、公路、渡口、风景区等名称也在地名范畴。在市区内,使用频率最高的地名,主要是街道名,不但涉及到所有党政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还涉及到市民住址、身份证、户口本、房证等,人们每天都在使用。不难想象,一个若大的城市,如果没有地名,将会无法管理。如果地名命名不科学,不规范,不便于使用,谁想命名就命名,随心所欲地称呼,将会给人们带来诸多麻烦。总而言之,地名的命名更名,主要是为便于国家行政管理、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需要。
地名的来历和含义,是地名命名的因由或理据,所以地名不光具有指位性,还包括想表达的思想和审美观念。同时,地名是供整个社会使用的,人们命名地理实体,要突出实用性、指位性,以此地理实体区别于其他地理实体,地名含义还要代表命名人的意愿等。按照现代地名学要求,解释每一个地名,要求解释五要素,即:音(地名读音)、形(字形或如何写)、义(含义)、位(位置)、类(地名的类别)。如马道街条目:
马道街[Madao Jie] 在开封市区中部,属鼓楼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鼓楼广场,长441米,宽18米,花岗岩路面。明代,因街内驻有防卫快班(马队),故名马道街。这是对一个地名最简单的解释,还不包括地理实体现状及历史沿革等内容。地名一般包括两部分,即专名和通名,“马道”二字,是地名的专名部分,“街”是通名部分,代表地名的类别。
二、开封城不同时期的地名
北宋开封的街道有:东华门街(位置有变)、曹门大街(北宋时也称旧曹门街)、土街(北宋称土市子街)、皮场街(明代改称皮场公胡同、后讹称裴场公胡同)、宋门大街(民国时改称自由路)等。
明清时开封的街道比较多,以鼓楼区卧龙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街道为例,有:
卧龙街:宋代街内建有元帝庙,俗称五龙宫庙。明代称老五龙宫街,清代属祥符县城第一隅,讹称卧龙街。1927年冯玉祥主豫时,开街将庙拆除,1935年改称共和路南段,1945年8月改名中正路,1948年10月开封解放,复称卧龙街。
大袁坑沿街:位于市区中部,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东段西口,北至南炉坊胡同东口,与吴胜角街南口紧连。长304米,宽157米,沥青路面,门牌1-118号。明代,街中有一著名妓院—富乐院。明末水淹开封,此处为水坑,后临坑盖房成街称院坑沿街。清乾隆《祥符县志》载:“院坑沿—属第二隅”,光绪年间《祥符县志》载:“袁坑沿—属第一隅”,1935年曾名共和路南段。解放后因区别其东侧的小袁坑沿街,故名。2007年改称解放路吴胜角段。
吴胜角街:位于市区中部,南北走向,南以南炉坊胡同东口为界与大袁坑沿街紧接,北至鼓楼街东口,与南土街南口相对,与其东侧的学院门街西口形成十字口。长171米,宽15.75米,沥青路面,门牌1-53号。明代,街北端路西有五圣祠,街称五圣角,清康熙年间更名吴胜角,光绪年间属祥符县城第二隅,民国时改称共和路南段,建国后复称今名。2007年改称解放路吴胜角段。
另外清代还有:南光明街、油坊胡同、东半截街、枣园街、三光胡同、东蔡河湾街、西蔡河湾街、明照胡同、太白胡同、枣园街、桥南街、老君堂街等。
民国初期,冯玉祥将军主政河南,对省会开封的城市建设非常关注,对城市街道实施了一定的改造,命名更名的街道有:自由路、博爱胡同、平等街(已并入曹门大街)、维新街、四维街、三民胡同、平民村街、民享街、民生街、民有街、中山路等,给当时的开封街道赋予了新的含义。
现代地名主要指建国后命名更名的地名,在开封市区,现代地名所占比例不大。如龙亭北路、体育路、包公湖北路、金明大道、金明西街、集英街、公园路、汴京路、迎宾路、向阳路、育红街、工农路、益农街、建设路、青年路、文明街、郑汴路等,这些街道大部分不在开封城内,不再一一列举。
三、开封市区地名命名特点
开封城作为七朝古都,长期以来又是省、府、县三级政权的驻地,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其地名命名多种多样,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城市地名的各种命名方法。
一是记述性命名。以街道驻有某机构、单位或街道附近有某建筑物而命名,便于记忆和查找。以官府命名。如开封县街(曾为开封县衙所在地)、徐府街(明代徐达裔孙府第)、前营门街(清游击营署所在地)、河道街(清代省河道署所在地)、省府前街(民国时期省政府所在地)、法院街(民国时期地方法院所在地)、法院后街(民国时期省法院所在地)、财政厅东街(民国时期省财政厅东侧)、理事厅街、八府仓街、省府前街、省府西街等;以学院、学校命名。如学院门街、学堂门街、文庙街、明伦街、维中前街、维中后街(因民国时期的维新中学而命名)等;以寺庙命名。如铁娘娘庙街、玉皇庙街、老君堂中街、铁佛寺街、卷棚庙街、家庙前街、文殊寺街、白衣阁街、观前街、孝严寺街、无梁庙街、泰山庙街、城隍庙街、城隍庙后街、无梁庵街等。这类地名在开封还有很多;以城门命名。如曹门大街、西门大街、新门关街、宋门关大街、曹门南街等;以桥命名。如砖桥街、板桥街、惠济桥街、穆家桥街、惠桥里街等。以交通设施命名。如东闸口街、西闸口街、机场北路、机场西路、陇海新村(街道)、铁路北沿街、铁路南沿街等。
二是表达某种意愿,赋予某种含义而命名。这种命名方法往往带有时代色彩。取自生产、建设、发展含义的。如建设路、工农路、益农街、勤农街、生产后街、成功街、大兴街等;取自进步、积极向上含义的。如自由路、博爱胡同、平等街、民享街、民生街、新政北街、前新华街、南聚奎巷、复兴北街、宏学街、建安街、育新街、育红街等;取自文明、祥和、安康含义的。如文明街、迎宾路、幸福街、祥和苑、贤人巷、太平南街、清净街、朝阳胡同、阳光街、五福路、安康路、安顺路(西区新命名道路)等;有纪念意义的。如中山路、五一路。
三是以地理特征命名。以相邻某地理实体位置命名。如东顺城街、顺城北街、顺河北街、洪河沿街、滨河路、河沿街、大袁坑沿街等,以临近城墙或河道命名;以地处某地理位置命名。如内环东路,原城内的惠济河道被改为暗河后,地面上原河道形成道路,称内环路。西关街、新门关街、宋门关大街、宋门关中街、宋门关南街等,以地处的城关位置命名。另外还有西支河街、西坡街、东蔡河湾街、胭脂河街、后河街、包公湖北路、西环城路等;以街道特征命名。如四通巷,由几条小巷组成,分别有4个出口,故名。辘轳湾街、小辘轳湾、东半截街、西半截街、半截街、东拐街等,以街道大致形状命名,这类街道较少。
四是以经济特征命名。以商店、商场命名的。南书店街、北书店街、山货店街、商场后街、城西商场街;以作坊、行业命名的。黑墨胡同、酱醋胡同、大纸坊街、小纸坊街、炭场胡同、油坊胡同、前炒米胡同、烧鸡胡同、当铺胡同、刷绒街、打线胡同、水车胡同、镟匠胡同、磨盘街、弓箭街;以市场命名的。鹁鸽市街、草市街、菜市街、柴火市街、马市街、北羊市街、鱼市口街、柴火市街;以企业命名。如酒厂路,20世纪50年代所修,因通开封酒厂命名,是以企业名作地名。另外还有木厂街、材料场街、木料厂街、西货场街、大昌街等。
五是以花草、树木和苑、园等命名。在市区街道中,如花园街、枣园街、杏花园街、翠园路、苹果园中路、梁苑路、马齿苋街、香椿园街、槐树院前街、林荫胡同等。
六是以军营、驿站、邮铺等命名。在市区的街道中,如一营房街、二营东街、四营房街、营街、三里堡街等。
七是以姓氏命名。如王家胡同、侯家胡同、屈家胡同、南刘府胡同、北刘府胡同、小黄家胡同、大黄家胡同、惠家胡同 、刘家胡同等。
八是以古城、古遗址、古代和近代建筑物命名。以古城命名,在市区街道中,如大梁路、魏都路、宋城路、东京大道、金明大道、汴京路等。另外,开封为七朝古都,用朝代命名的有魏都路、汉兴路、晋安路。以古建筑命名的有鼓楼街、西小阁街、柯家楼街、红阳楼西街等。
九是以地名专名加方位、数字等方法命名。在市区的街道中,也有此类地名,如生产前、中、后街,南、北刘府胡同,南、北教经胡同,一、二、三、四道胡同,东、西半截街和半截街,西后街、东后街,北西后街及北西后一、二、三、四街,铁塔一、二、三、四、五、六街,东一、二、三、四、五道街等,开封新区的一至十三大街是最近几年命名的。
十是以居民小区或村庄名命名。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部分村庄逐渐成为市区的组成部分,村庄名转化为街道名,一些较大的居民区内也有街道,用小区名命名。如翠园小区里的翠园路、翠园中街、翠园东街、翠园北街,梁苑小区的梁苑路,苹果园小区的苹果园中、南、北、东路。以村庄命名街道的有小辛庄街、小郭屯街、曹屯街、大郭屯街、贡庄街、侯庄街、蔡屯路、大王屯东街、大王屯北街、赫屯街、赫屯南街、蔡屯东街、蔡屯西街、大花园街(大花园为村名)、三教堂街(三教堂为村名)等。
十一是以自然地理实体或人文地理实体命名。如黄河大街,以黄河命名;夷山大街,以古代开封城内有夷山命名,是以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命名。另外现今保留的还有惠济河北东岸街、惠济河南东岸街,是借助河道名命名。郑汴路(为郑汴公路一段)用郑州、开封两市名的简称作专名命名。南京巷,清代因经营南京、广州杂货的商人聚居该街,故名。开封地处平原,除黄河外,没有名山大川,这类地名较少。
另外,以人名作地名也是一种命名方法。开封市区的街道中仅有中山路,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初期命名的,全国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在市属5个县中,有一些以人名、职官名命名的村庄,是古代遗留的地名。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所以此种命名方法很少使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出现不少新建居民区。除新规划地域内的新建街道和居民小区外,旧城改造中也有部分街道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些大型商场或居民小区。社会不断发展,新地名不断出现,不但需要及时命名,还要严格按照地名管理法规命名,地名的使用以市政府或民政部门批准的地名为准。总之,地名命名更名要遵循“尊重历史、照顾习惯、含义健康、内涵优美、体现规划、突出特点、好找好记、方便管理”的32字命名原则,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突出开封古城特色,为开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才是管好地名的根本目的。
(作者:裴 云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