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洛河水孕育河洛旅游文化
洛河水孕育河洛旅游文化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5/13 16:23:03 来源:洛阳市旅发委 点击次数:

    洛河,发源于华山南麓的陕西省洛南县,经洛南县、河南省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区,在偃师市杨村纳伊水后入巩义市,在巩义市神堤村北入黄河,全长约447公里。洛河是潼关以下黄河最大支流,伊河是洛河最大支流,二水汇流后称伊洛河。
    黄帝之时,大臣仓颉曾在洛河之滨造字;大禹之时,洛河爬出了一只神龟,背负“洛书”,书中是治理国家的九项大法,今留有“洛出书处”古碑。
    这里地处“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国”;这里最早迈入文明时代门槛,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和原点;这里是十三朝故都所在地;这里是五大学说的渊源地,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对礼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道家学说诞生于洛阳,佛家学说首传于洛阳,魏晋玄学形成、兴盛于洛阳,宋明理学创立于洛阳。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众多姓氏的起源地,这里的牡丹甲天下!在这里,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班固著《汉书》,陈寿写《三国志》,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夏小正》,张衡曾在洛水北岸观测天象、测报地震,蔡伦曾在伊洛之滨造纸。这里出土的原始瓷器残片,是迄今最早的原始瓷器残片;这里出土的青铜鼎、青铜爵,被分别称为“华夏第一鼎”“华夏第一爵”;这里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被学者们誉为“超级国宝”。这里有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洛阳,历史沧桑数不尽!
    洛水流出的五个“一”:
    ■一个牡丹画村
    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农民画牡丹,现已有700多人专门从事牡丹画的创作。
    ■一部石刻唐史
    千唐志斋有2000多块唐代墓志,这是国民党将军张钫为其收藏而建。这些墓志占全国出土唐志总量的40%,可以说是一座唐人的档案馆,一部唐代人自己留下的史料。
    ■一方澄泥砚
    澄泥砚制作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原料采集在河的旋涡之处;过滤、检测、雕刻成型,为了不伤及物件,只能用竹刀;然后放入炉中烧制,窑变成黑、黄、赭等不同颜色……成砚之后叩之如钟、宿墨不腐。
    ■一碗牛肉汤
    “早晚喝汤”是洛阳人的习惯。对洛阳人来说,晨间一碗热气蒸腾的牛肉汤,就代表了古都的惬意生活。
    ■一碗浆面条
    浆面条是洛阳民间的传统面食,也叫“浆饭”,其独特的酸味深受洛阳人钟爱。在洛阳有“浆饭热三遍,给肉都不换”的俗语。

(作者:罗阳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宋门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