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文彦博的“大臣之风”
文彦博的“大臣之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3/19 9:41:3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中国古代有“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少年文彦博为自己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在一个罐中放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个罐中放红豆,天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红豆越来越多,黑豆却几无增长。这说明,文彦博从小就注意自己的品行和修养。后来,他辅佐北宋四朝皇帝,出将入相50年,始终坦诚、谦让、宽厚、包容,获得上下一片赞扬之声,成了一代名相。不过,这位名相清白一世,却曾经被人以走“夫人路线”为由弹劾,如同白璧之瑕,留下“污点”。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介休人,进士出身,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枢密使。宋庆历八年(1048年),43岁的文彦博被宋仁宗提拔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出任宰相。而御使状告文彦博,就是因为这个宰相的任命。 
 
    据同时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碧云騢》记载,宋仁宗时,张贵妃的父亲曾是文彦博家的门客。张贵妃为了巩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主动结交文彦博,对他以伯父相称,以便在皇宫争宠中获得更多的外力支持。张贵妃既然认了文彦博做伯父,当然得为这个伯父的升迁献计出力。文彦博当时是枢密直学士、成都知州。有一次,临近上元节了,张贵妃示意文彦博进献灯笼锦。蜀锦天下闻名,尤以成都灯笼锦为最,此锦纹样以灯笼为主体,配饰流苏和蜜蜂,喻义“五谷丰登”。张贵妃一声招呼,文彦博马上安排人加班加点,赶在上元节前把灯笼锦制成,并送达京师。

    到了上元节那天,张贵妃特意穿着灯笼锦做的衣服去见宋仁宗。宋仁宗惊呼:“何处有此锦?”张贵妃回答说:“这是让成都文彦博织来的,他曾与我父亲有旧,故以伯父相称。不过,我怎能指派朝廷大臣呢?是文彦博主动织来献给陛下您的。”宋仁宗颇为高兴,从此开始留意文彦博。不久,宋仁宗就把文彦博调回,出任枢密副使,随后重任为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宋庆历七年(1048年)冬,贝州王则起义,朝廷派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明镐率军剿匪。过了两三个月,贼依然未被剿灭。宋仁宗因贝州离京较近,深为忧虑。一日,他在后宫自言自语道:“执政大臣无一人为国家分忧者,日日上殿无有取贼意。”此话恰被张贵妃听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立刻让人交代文彦博,明天上朝如此这般。第二天,文彦博果然主动请缨,宋仁宗大喜。宋庆历八年正月,文彦博以参知政事兼河北宣抚使,挂帅去贝州平叛。不过,当文彦博赶到贝州之时,明镐已攻破贝州,平定了起义。捷书刚至,宋仁宗立即任命文彦博为宰相,明镐也被提拔为参知政事。然而,事过3年后,监察御史唐介却连连上章弹劾文彦博,说他用灯笼锦贿赂张贵妃,才当上参知政事,在平定贝州战斗中抢了前帅明镐的功劳才得以升迁宰相。这次弹劾在朝廷上下闹得沸沸扬扬,其结果是以文彦博贬至许州、唐介贬至春州收场。

    然而,在遭到唐介弹劾的前前后后,文彦博始终没有任何辩解。不但如此,后来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对文彦博更加刮目相看的事情。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思贤心切,起复文彦博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然而,文彦博却上书宋仁宗说“唐某所言,正当臣罪。召臣未召唐某,臣不敢行”,请求宋仁宗起复唐介。于是,唐介被提拔至潭州通判,随即复为监察御史。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唐介被重任为参知政事,与文彦博一同为宰执大臣。两人“相知为深”,关系融洽如知己。

    从遭弹劾、被贬至起复过程中的表现来看,文彦博堪称谦谦君子。文彦博面对唐介的弹劾,不但没有争辩,而且坦言对方弹劾的事情有属实之处,甚至为对方的前途鼎力相助,雍容大度,这就是他能辅佐四位皇帝、出将入相50年、高位善终的根源所在。《宋史·文彦博传》说他“立朝端重,顾盼有威,远人来朝,仰望风采,其德望固足以折冲御侮于千里之表矣。至于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是十分公允的评价。
(作者:晏建怀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