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洧川镇西北1.5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魏征庙村,据说那里是魏征死后的归葬之地。因魏征墓而有魏征庙,村名自然来源于此。
魏征,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玄成,魏州曲城(今山东省掖县)人,一说馆陶(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少孤贫,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密败,投唐主李渊,自请安辑山东,擢秘书丞,后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擢为谏议大夫,历官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封郑国公。任职期间,魏征敢于直谏,劝诫太宗居安思危,兼听广纳,轻徭薄赋,躬行俭约,对实现贞观之治颇有贡献,成为百姓传颂的一代名臣。
他死后,唐太宗的一番感慨非常经典:“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魏征去世之后没有回归家乡,而是葬在洧川,这是有据可查的。清嘉庆二十三年《洧川县志》记载:“征隋末侨居洧上,卒后葬于此,谥文贞。”据此说,因为魏征曾经“侨居”洧川,最终安葬在了这里。
洧川周围有水无山,魏征为何要埋在此处?民间传说:魏征事业上如日中天,但对教育儿子却很头疼。儿子一向不听话,即使嘴上答应,可做起事来却总是反其道而行之。魏征临终,想让儿子把自己葬在高山上,死后也可瞑目。但想到儿子平日的表现,就故意正话反说:“我一生清清白白,清如水,明如镜。我死后,你要把我葬在一个低洼、干净的地方。”魏征死后,儿子想到父亲一生操劳,自己却不听他的话,十分后悔,决定要按父亲遗愿去做。于是,他派人四处寻找低洼的河道……
据悉,除了魏征庙村有魏征墓,商丘市虞城县张汪镇古薛河畔也有魏征墓。还有一处魏征墓,在陕西省礼泉县北部凤凰山上,是唐昭陵陪葬墓。
由于人们敬仰魏征的高风亮节,就在魏征墓前修起了规模宏大的魏征庙。魏征庙现今仅存大殿一座,拜殿外东西墙壁嵌存有明天启四年《重修碑记》、大明开封府《魏公庙金神重修碑》、清顺治十六年《重修金神碑》、康熙二十五年《魏公庙重修门碑》四通碑。殿前还有雍正五年《今椿魏公神像暨满堂神像碑》,记载了重修魏征庙的经过。
据开封地方史志专家沙旭升先生考证:魏征庙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周、梁两姓人家于洪武初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此处,在魏征庙四周建房居住。庙、墓附近原有魏姓人氏居住,但因为历史上黄河数次泛滥,魏姓后裔几度迁徙,现集中居住在洧川镇东20公里的魏庄。
29年前,魏征庙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很多年了,魏征庙村都保留着一种风俗:每年农历二月十五都要举办庙会,十里八村的人们聚拢在一起,很是热闹。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