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两座文庙
两座文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3/17 9:14:1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古时,一般府、州、县的治所都建有文庙。文庙又称孔庙,是官学和祭祀孔子的所在。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成为显学,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开封自元起至建国初期,一直是河南的首邑,城中至今还保留着两座文庙的建筑遗存,一座是建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的开封府文庙,在文庙街;一座是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祥符县文庙,在宏学街。

    文庙街,显而易见,因文庙而命名。乍一看,宏学街与文庙不沾边,实则不然,其街口“宏学街简介”中这样描述:“清代,该街有黉学庙(按即祥符县文庙……),街以庙名。1935年改名为黉学胡同……1980年11月命今名。” 

    黉学就是学校的意思,文庙还是官办的学校。府级的官学叫府学,县级的叫县学。童生通过童试后入官学读书,称“庠生”、“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入泮池、跨壁桥,现在开封府文庙仅存的建筑棂星门前路面就是以前泮池的位置。 

    在开封,和科举有关的街道还有青云街,该街因毗邻清代建在明周王府之上的贡院,考生从此街行走,而取直上青云之意;河南大学正门前的明伦街则取“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之意。后因水患,贡院迁至铁塔之南,今河南大学老校区,便是贡院的旧址。童试是科举考试中等级最低的,贡院是乡试时用的,也就是考取举人的地方。清朝最后的会试是在这里进行的,这是中国科举考试的终结之地。作为儒学标志性的文庙,也因科举之废、西学涌入渐失地位。

    祥符县文庙现今仅存大成殿。文庙内两个门当,雕刻精美,体积之大,彰显着文庙旧日的地位。两个很重的,一个身上驮着快裂成两半的碑头,另一个驮着不知是何用途的建筑构件。新建的碑廊里有一块新刻的石碑,上边刻着录自清宣统元年《祥符县志》的《黉学宫图》,向人展现出祥符县文庙当年的轮廓。值得一提的是,墙上镶有一块行草书残碑,字体流畅自然,是件不错的经年旧物。

    开封府文庙内还保存有清康熙皇帝御题的六块石碑,均为卧碑,分别是开封禹王台的“功存河洛”、游梁祠的“昌明仁义”、登封市中岳庙峻极殿的“崇高峻极”、桐柏县淮渎庙的“灵渎安澜”、济源市济渎庙渊德殿的“济灵源”和一块五言诗碑,六块碑上均有康熙爷的御笔印玺。难能可贵的是,赐给原处的碑刻早已不知所终,而此处的却保存着,极其珍贵,现镶于棂星门西侧的碑廊中。

    汉武帝起独尊两千多年的儒学自民国起已褪去光环,各地的文庙也失去神圣的地位。幸好,如今,包括儒学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再次被人们重视起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木厂街的放筏声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