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二曾祠旧址
二曾祠旧址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2/28 9:08: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很大。因文治武功,各地或建有祠堂纪念,但是同时建立祠堂纪念他们兄弟的只有开封。建立祠堂的许振,字仙屏,江西奉新人。“咸丰初,以拔贡生参曾国藩戎幕。”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时任河东河道总督的许振为纪念其乡试恩师曾国藩而建。因祠内祀武英殿大学士曾国藩及其九弟两江总督曾国荃,故名二曾祠。

    2月24日,记者跟随刘海永老师沿着龙亭东路,来到刷绒街路北的二曾祠旧址。刘海永向记者介绍,二曾祠规模宏大,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大组院落。南北走向,又分为三进院;西组院系东西走向,东组院为三进院。东西院落北边系湖水区,其水面与潘家湖相通。祠内建筑典雅、内秀。里面楼阁参差、廊庑曲折、背临湖水、院落幽静、庭宇轩敞、风景宜人。二曾祠大门设在东院中轴线上,原为清式大式建筑,威武庄严,宛如宫殿,一对石狮踞两侧。门前柱联云:“弟兄皆许国,出入冠诸公。”大门两侧排房为小式建筑,东西尽端为挑角亭,建筑为人字形坡顶。后来冯玉祥任河南省主席时改大门为西式建筑。进大门是过厅,过厅的东西两边墙上镶嵌着楠木框的大理石墙面。前院东西两边是对称的南北走向长廊,长廊为双坡小青瓦屋面,其外侧支撑在院墙上,内侧各有8根红漆木柱支撑,院子中间是一条鹅卵石甬道,甬道两旁有石榴、翠柏、花圃点缀其间。

    刘海永告诉记者,后来许振改任广东巡抚,死于任上。经河南籍官员奏请,在二曾祠的东偏院增设祭祀许振的附祠,即为许公祠,许公祠所在之处,原先乃二曾祠的一部分。二曾祠“前临通衢,后濒湖滨,既不邻于工厂市场,又不在偏僻之区,以之作图书馆,实甚相宜”。河南图书馆的发起者们都对二曾祠情有独钟,几经迁移,最终确定二曾祠作为其固定的馆址。“当年姚雪垠就是在此处阅读开封旧志,触发创作《李自成》灵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图书馆迁到省会郑州后,此处为开封市图书馆所在地。”刘海永说,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主豫时,由午朝门向东辟了一条马路,路到二曾祠后拐了三个弯,将东湖的东南角隔了出来,成了二曾祠的小湖。“文革”时拆楼填湖,据说现在的市图书馆主楼正立于原小湖及瓣香楼处。

    刘海永介绍,二曾祠整组建筑做工精巧、珠联璧合,把亭殿楼阁、绿树青草、奇花异卉、碧波曲桥等诸多景致融为一体,是开封清末时期把我国当时肃穆的北方祠堂建筑和江南园林建筑巧妙而有机结合的代表作。但令人惋惜的是, 这一组优秀的清末建筑由于保护不当,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
(作者:王兰兰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农历二月二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