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汜水会馆
汜水会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2/17 11:14:1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汜水会馆位于开封南京巷东侧的一个胡同里面,2月12日,记者跟随刘海永老师走街串巷来到南京巷,快走到巷子北口拐进茅胡同时,看到一个朴素的大门,没有高大的门楼,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寻常的砖墙。透过简陋的木门望去,映入眼帘的却是高高的屋檐、斑驳的墙壁。

    记者跟随刘海永老师沿着狭窄的过道往里面走,抚摸着斑驳的墙壁,仿佛让人回到了历史深处。刘海永边走边向记者介绍,汜水就是今天的荥阳,在当时还是一个小县城,但是汜水商人却在省城为出门在外的乡人造了一座家园。无论精神还是物质都与这座会馆息息相关。当年的汜水商人,虽无晋商的财大气粗,但是在凝聚乡情、汇集乡音、帮扶乡党方面作用是一样的。汜水商人,清末民初时期已经在省城开封崭露头角,仅在开封城内从事商业经营的就有两千多人。

    “清末,陇海铁路开通之后,西抵洛陕,东至郑汴,交通十分便利,贩夫行商,络绎不绝。而省城开封则是他们的经常汇聚之地,连汜水子弟也开始集结开封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其他省会会馆林立,开封仅仅覃怀会馆一座,没有汜水会馆。而商人、学子越来越多,居无定所,缺乏组织,造成很多不便。于是,汜水商人马云衢、曹润泉等发起募捐,计划修建会馆一座。经过筹备,集资在南京巷东侧的茅胡同购买地皮3亩多,选取吉日动工修建会馆。”刘海永说,根据《汜水会馆记碑》记载:“起光绪三十一年正月,迄中华民国八年二月,工竣,计用资万余缗。”汜水会馆经过十余年的营建,建成一座完整的清代四合院建筑,大门高大、影壁砖雕精美,正院瓦房12间,后院瓦房50间,有东西厢房,硬山灰瓦顶,出抱厦。现存的两座房子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灰筒瓦顶。

    刘海永说,自建成以来,汜水会馆成了汜水工商士农的大本营和驻汴办事处,来省城办理公事的公务员或者来开封求学读书的学子经常小住会馆。每逢佳节,这里还要举办盛大的宴会,那些漂泊在异乡的汜水人,在茅胡同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寓汴的汜水人深感在异乡生活的艰辛,因而,把兴办公共福利事业、救济贫困,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在“大梁门外置坟地5亩,葬分男女,共编150余号”。汜水会馆促进了汜水商人的商业发展,民国时期,开封南北书店街的书简业,几乎全部是由汜水人经营,书店街一时竟有“小汜水”之称。

    著名作家李蕤在开封的时候一直居住在汜水会馆,李蕤是汜水人。“前年我收到学者宋致新寄来一张上世纪50年代初的老照片,照片上是河南省文联的青年作家南丁与李蕤3个孩子在汜水会馆的合影,背景中汜水会馆的月亮门清晰可见。”刘海永说,当时汜水会馆的一部分是河南省文联的宿舍,就在那个院子,居住着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苏金伞、徐玉诺、塞风、周原、青勃等人。汜水会馆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文学的繁盛,那些文学前辈在会馆留下了生活的足迹,写下了优美的篇章。这里曾经桃花灿烂,后来改成了黄委会的家属院,加盖的房子犬牙交错,再也没有了昔日四合院的华美和灿烂的桃花了。

    现如今,汜水会馆已经衰败不堪,屋檐的木雕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透过斑驳的墙壁,仿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幕幕故事浮现在眼前。

(作者:王兰兰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墀头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