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一代宗师----欧阳修
一代宗师----欧阳修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4/2/13 8:47: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北宋政坛上,有很多的学者型政治家,他们本身的道德文章就做得很好,而且又在政治上有番作为。这些人的品质大都是非常的好,所以留下了许多的美名。其中,欧阳修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
    欧阳修(1007---1073年),字永叔,号醉瓮,又号六一居士。宋真宗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公元1007年八月六日),出生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父亲欧阳观当时担任绵州军事推官。三年后欧阳观调任泰州(今属江苏)军事判官,不久,死在任所。母亲郑氏当时只有30岁,只得带着自己的幼儿稚女,远道投奔随州(今湖南随县)推官欧阳晔。欧阳晔是欧阳修的叔父,他热情接待寡嫂孤侄,安置他们在随州城南定居,并辅导欧阳修识字读书。后来,叔父到他乡去做官,郑氏独立担负起培养儿子的责任。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郑氏用获草作笔,以沙土当纸,教习欧阳修读书作文。少年时期的欧阳修聪明颖悟,勤奋好学。数年后,他就把家中的书籍看完了,于是就向邻居借书抄诵,往往刚搁下笔,就能背诵如流。习作诗赋文章,笔墨老练,颇有大家风范。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修考中进士,热闹西京留守推官。在任期间,与自己的同僚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他们效法韩愈古文,讲究简明平易,显示出宋代新文风的端倪。
    洛阳任满后,欧阳修奉调入京,担任馆阁校勘,参与编篆《崇文总目》。没过多久,他就卷入了朝廷政治斗争的大旋涡。景佑三年(1036年),担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的范仲淹,同权相吕夷简发生激烈冲突。范仲淹讥切时弊,指责吕夷简败坏朝纲,滥进私党,结果被贬知外郡。支持范仲淹的余靖、尹洙,同时遭受贬黜。朝廷还为下诏,告诫文武百官不准越职言事。这时,能够秉公执言的只有谏官。身为司谏的高若讷,却屈从宰相旨意,附声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激于义愤,撰写著名的《与高司谏书》,斥责高若“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高若讷恼羞成怒,将书信上奏朝廷,欧阳修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欧阳修上任伊始,下了一番狠功夫,整顿县衙吏治,健全规章制度。数月以后,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官衙清静无事。政事之余,欧阳修与朋友丁宝臣、朱处仁等四处游玩,寻访夷陵名胜,观赏古朴民风。与此同时,他致力于史学著述和经学研究。正在编撰《新五代史》,继承孔子《春秋》褒贬笔法,讲求义例,丰富并发展封建正史体例,表现出文学家修史的鲜明特色。
    此后欧阳修又辗转几地去任职,后在庆历三年(1043年)三月,欧阳修再次被召回京师,以太常丞知谏院。欧阳修看到朝廷的许多的弊端,外患内忧,危机四伏,积极上书请求变革。就在此时,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开始了,欧阳修成为热心促成者和积极参与者。他曾经先后上《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事札子》、《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从而推论了新政的进行。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欧阳修写了著名的《朋党论》,揭示了顽固派的实质。其后,欧阳修又上《论吕夷简札子》等奏章,怒斥顽固派。但是最后由于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和制造阴谋,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欧阳修衣被排挤出朝廷,被贬至地方。他曾在滁州任知府。他实施宽政,悠游山水,寄情风月,抒发旷达自放的高雅情怀。这些千古至文,标志着欧阳修平易自然、流畅宛转的文风,已经达到醇美完善的境界,奠定了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坛宗师的历史地位,其中著名的《醉瓮亭记》就是在此时写的。
     后来,欧阳修又是在多个地方任职。至和元年(1054年)五月,欧阳修守母丧期满,奉诏还京。经过一番折腾,留在京师篡修《新唐书》,不久,提升为翰林学士兼使馆修撰。《旧唐书》修于五代乱离之时,虽然保存了不少原始史料,但是缺漏较多,体例也不够完善。庆历五年五月,仁宗诏令开馆重修《唐书》历时九年,未能成书。欧阳修受命主修以后,重新作出规划和部署,列传仍由宋祁主笔,表、志由有专长的刘羲叟、吕夏卿、宋敏求、王畴等分头撰写,各志序文及本纪,则由欧阳修本人笔削定稿。又经六年努力,终于使《新唐书》告成大功。
    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受命主持礼部贡举。这时的欧阳修处在文坛盟主地位,他所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进入重要发展阶段。青年举子当中流行一种“太学体”,刻意仿古,文章险怪奇涩,令人难以卒读。欧阳修决心借用科学取土的机会,痛惩文场歪风邪气,培育平易自然的文风。这场科举考试中,他以文风平淡作为取土标准,于是来自西南蜀地的苏轼、苏辙兄弟俩同时选拔在高第,这样终于使“太学体”销声匿迹,一代平易文风逐渐形成。闲暇之时,欧阳修将庆历五年以来搜集的金石铭刻本进行整理,编纂成《集古录》一千卷,并为其中的部分撰写提,据以考订史事,探求经义典章,评述诗文书法。这些题跋后来编成《集古录跋尾》,成为宋代金石学的开山之作。
    后期的欧阳修在政治上趋向保守,对于王安石的变法,持反对的态度。他曾经就青苗法上过两个奏折,但是被宋身宗责骂。欧阳修深知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王安石变法主张差距甚大。他再一次连章告老求退,终于在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的荣衔致仕,归居颖州西湖。
    熙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8日),欧阳修走完了艰难坎坷的人生道路,字颖州西湖畔去世,享年66岁。欧阳修一生勤奋写作,著述丰富。今存《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另有《诗本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专著。欧阳修以自己的卓越才华、创造性思维,为北宋中期的文坛、学坛和政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宋代的文化繁荣,对整个封建社会后半期的文学、史学和经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曹阳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