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961—1023年),北宋政治家。字平仲,华洲下邦(今陵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淳化五年(994年)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被宋真宗拜为宰相。在宰相的位置上,他头顶着风风雨雨,肩扛着国家和百姓的安危,护送着虚弱的北宋王朝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年代,也走完自己几经沉浮的人生岁月。
寇准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寇相是五代后晋时期的进士,在一个贵族府第做小官。寇准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因此家境贫寒,可是深受书香世家影响的寇母十分重视寇准的学习。少年时的寇准,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得许多知识和道理。尤其对《春秋》三传,理解得很透彻。这为他以后进入仕途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寇准19岁,赶赴开封参加宋太宗亲自主持的全国会试。在殿试大堂下,年轻的寇准面对太宗的提问,不卑不亢,对答如流,超人的才华和胆识认显示了他的不凡不俗。他引经据典、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得失及自己的治国方略。大殿之下,众位考官赞口不绝,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识和刚直的性格,便破格录取了年龄不足二十岁的寇准。他被任命为大理平事,第二年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
寇准在这一职位上做得非常出色。在任期间,他大刀阔斧地整饬了巴东县乱派差役、乱收费和长期积案两项民怨最大的问题,严惩了一批愤极大的贪官污吏。不到半年时间,巴东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老百姓亲切地称年轻的寇准为“寇巴东”。
因为政绩出色,宋太宗非常器重寇准。提升他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主持官员的考核与选拔工作。寇准官运亨通并不是由于阿谀逢迎,依附权贵,相反,他刚正廉明不畏权。寇准的青云直上靠的是自己的忠诚与智谋,用宋太宗的话就是“临事明敏”。端拱二年(989年),寇准在大殿奏事,因观点与太宗不合,太宗不想让他难堪,便阻止了他的发言。寇准不为所动,当着满朝文武百官,不给皇帝的面子,竟公然和太宗争执了起来。太宗实在是无法忍耐,龙颜大怒,拂袖起立欲走。寇准表现出胆识过人的气度,他紧紧地拉住皇帝的衣袖,要皇帝把他的话听完。事后,宋太宗十分赞赏寇准,高兴地说:“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寇准被钦誉为魏征,可见他在宋太宗智囊团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寇准在太宗朝群臣中,以刚直足智著称。淳化初年,北宋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情节严重的王淮,贪污赃款以千万计,但仅被撤职杖责,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寇准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政王沔搞的鬼,心中忿忿不平,非常想把这件事揭露出来。淳化二年(991年)春天发生了一次大旱灾,禾苗枯死,饥民遍野。宋太宗召集近臣商议抗旱安民的办法。许多大臣讨好太宗说:“水灾旱灾都是天命,古代圣君在位也经常发生,不必忧虑”。寇准则借用当时十分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指出旱灾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平的警告。言外之意是天子犯了天条,若不及时纠正,上天一定会惩罚的。宋太宗听后,龙颜大怒,生气地转入禁中。退朝后,太宗反复思考着寇准的话,觉得寇准的话里有话,便把寇准召进宫里,要他讲出刑不用公的具体事实。寇准回答说:“请将两府大臣都叫来,我当面解释”。
当王沔等人上殿后,寇准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说了一遍,然后看了王沔一眼问道:“这难道不是刑罚不平吗”?太宗当即就责问王沔,王沔吓得魂不附体,承认有这回事,伏地请罪。太宗当着两府群臣撤了王沔的职,拜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后来寇准受人诬陷,被贬到了青州。但是宋太宗很快发现了自己的过失,又把寇准召回,与寇准一起协商立太子的大事。寇准处理的非常好,使太宗顺利地立了赵恒为太子。赵恒就是后来的宋真宗,早在登基前就很赏识寇准超人的胆识与才华,但是又有点畏惧寇准的刚直脾气。即位之后,权衡再三,真宗还是任用了寇准为宰相。
北宋王朝到了真宗年间,已不如前两代那样勃兴了。官员腐败、民族矛盾激化、北方外敌入侵的危机时时困扰着已经赢弱的宋王朝。公元1004年,北方辽军大举南侵,一天之内竟有倘若次告急文书飞至朝廷。整个朝廷震恐,朝中大臣在如何对付辽朝进攻的问题上,发生了主张迁都逃跑与坚决抵抗两种对立意见。副宰相王轶若主张放弃东京逃跑,迁都南京。寇准力排众议,认为国难当头,文臣武将只有共同抗敌,才能扭转战局。如果弃城南逃,辽军便会乘虚长驱直入,宋朝也就危在旦夕。寇准恳请皇帝御驾亲征,以壮前线宋军士气。真宗听从了寇准的建议。
后来,双方签定了睦邻友好的“澶渊之盟”。从此,边事狼烟不起,老百姓安居乐业,北宋王朝过了70多年的安宁日子。
回朝后,一群曾主张逃跑的大臣,忌恨寇准的功绩,又害怕寇准会执法问罪,于是相互勾结,向真宗进谗:“历来的战争就像赌博一样,赌博者输急了,就把全部钱物作为赌注。寇准奉陛下北征,实际上是把陛下作为赌注。万一仗打败了,寇准孤注一掷的就是陛下,到那时,陛下还有性命吗”?本来就对寇准有猜忌的真宗,听信了谗言,当即就把寇准的宰相职位,贬为陕州知州。
十三年后,寇准再次被真宗诏回朝廷任宰相。这时宋朝政局更加混乱,真宗患中风,由他的皇后刘氏支持朝政,他的哥哥仗势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民愤很大。寇准一如当年铁面无私,判处了刘皇后兄弟死刑,为老百姓除了大害。刘皇后因此视寇准为眼中钉、肉中刺,她与身边的近臣丁谓一起,内外勾结,在真宗面前谗言挑拨,真宗再次把寇准罢相。
寇准被罢相后,贬为相州刺史。相州离京城不很远,刘皇后害怕寇准会东山再起,在真宗去世后,她便将寇准一贬再贬,从河南相州的刺史贬为湖南道州的司马,再贬到广东雷州的司户参军,流放到远离朝廷的荒野之地。雷州生活艰难,气候恶劣,年老的寇准身体很快垮下来,第二年秋天忧郁中病逝,享年63岁。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