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人才辈出,名臣名相更是层出不穷,曾三度为相的吕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同时在他的推荐之下,吕夷简、富弼等相继成为北宋时期的一代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北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圣功。历任左补阙、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等职。端拱元年(988年),拜中书待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曾在太宗、真宗时三度为相,为人质朴宽厚,被时人誉为“宽厚宰相”。
吕蒙正虽然是宋朝的名相,但在他入朝做官之前,却经常缺吃少穿,夫妻俩困居在寒窑里。有一次过年没钱买猪头,就赊了一只,谁知猪头刚煮好,讨债的就上门来,把煮好的猪头提走了。吕蒙正见状感慨,提笔写了《过年》:“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烂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日日天天都过年”。后来他祭神,连纸钱都没有,就以树叶代之,又写《祭神》:“一片树叶一缕烟,相送司命到九天,玉皇若问凡间事,蒙正乞贷猪头钱”。穷得要向玉皇贷款买猪头,这打油诗写得也真够洒脱。
在如此贫困的情况下,吕蒙正仍发奋读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宋史》说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凡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充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时皆服其量”。
当他刚刚进入朝廷担任大臣时,有官员看不起他,在帘内指着他说:“这小子也能参政么”!蒙正假装没听见走了过去。与吕蒙正同行的人却非常气愤,一定要追问那个人的官职和姓名,却被吕蒙正制止了。议事完毕,同事们仍愤愤不平,后悔没有打听到骂人者到底是谁。他急止之说:“如果知道此人姓名,就一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更好”。大家都很佩服吕蒙正的肚量,觉得他是个襟怀博大、肚量如海的人。
他对于涉及个人的是非不计较,但对于国家的大是大非,却敢据理力争。一次,宋太宗欲派人出使,蒙正推荐使者,太宗不同意。太宗三次问蒙正,蒙正三次都推荐此人。太宗生气地说:“你为何这样固执呢?”蒙正说:“我不是固执,是因陛下没有了解此人。我不想由于讨好皇上而损害国家大事”。太宗终于同意蒙正所推荐的人,此人出使果然称职。
吕蒙正作为一朝宰相,对下属是个宽厚的长者,并注重提拔奖掖后进之人,可对皇上,他从不拍马逢迎。有一次,正月十五的晚上赏灯,皇上大宴群臣。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宗说:“正当五代之际,天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周太祖自邺城南归,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无不惨遭虏掠,城野大火漫然,天上彗星划过,看者无不心惊肉跳,以为天下再无太平之日。朕自当政之后,日理万机,从不敢懈怠,常想天下百姓,以至才有今日之昌盛景象。由此看来,无论是大乱还是大治,无不是人之所为,并非是什么天意啊”!大臣们听后,纷纷赞美皇上英明,把太宗拍的得意忘形。这时吕蒙正走到太宗面前说:“皇上在此设宴,百姓莫不云集在此,放眼望去满城灯火辉煌,确实一片繁荣的景象。臣不久前曾到城外,离城不数里就看到有许多人面露饥色,甚至还看到一些因饥饿而死的人。由此可见天下并不都像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样啊。愿陛下不但看到眼前的繁荣,而且也能看到远处的正挨饿受冻的百姓,这才是天下沧生的幸事啊”!太宗听到这话,一时黯然失色,群臣都不敢出声。过了好久,太宗才转怒为喜地说:“我得蒙正如唐太宗之得魏征,倘若做臣子的都能这样时时提醒朕不忘以天下沧生为念,国家哪里还会不富强,百姓不舒心啊”。此后,太宗对吕蒙正更加倚重,几乎事无巨细皆请教于他。
吕蒙正至宰相之后,想送礼的人日渐增多。虽然他以清正廉明著称,官僚士绅都知道他厉害,无人敢向他行贿送礼捞好处,但是朝里有个官儿“偏不信邪”,想出一个“锦囊妙计”来贿赂他。原来他家有件秘不示人的传家宝----一面青铜古镜,不知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巧匠之手,浑圆天成,钮座联珠,铭文重圈,镜面幽光熠熠。铜镜本为古人照脸之具,可这面古镜据说竟能照清二百里远景物。他想献镜给蒙正,凭宰相一言九鼎,自己必能平步青云。但若直接送上,又必定碰一鼻子灰甚至碰得鼻青脸肿,必须采取迂回战术,施计巧献,让吕相爷乖乖而不知是贿,一切自然妥贴,天衣无缝。
于是,他到吕蒙正弟弟吕蒙休家,让蒙休鉴定古镜。蒙休连夸:“宝镜宝镜,日月生辉,明鉴天地”!他一看有门儿,心中大喜,却装做不经意地说:“明鉴天地,满朝文武只有令史大人配得上享用!小弟我人微福薄,留着它早晚要惹祸,神偷惯盗把它弄去不说,还可能杀人灭口哩!侯门似海,相府森严,只有那里才最安全,宝镜万无一失,小弟我也跟着平安无事,高枕无忧了”。吕蒙休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却不敢代收代转古镜,大摇其头说:“绝对不行!我哥那脾气谁不知道”?那人笑道:“令史是古器物鉴赏专家,您带古镜去让他鉴定一下,这不难吧?只要他老人家微露爱意,您不就可以说话了吗?反正我也不是送礼,不过是为了保住古代文物罢了”。蒙休只好答应,却不敢持镜见哥哥,便对那人说:“宝镜您先拿回去,我去试探试探再说”。
吕蒙休见了哥哥,说了一大堆“引言”,才引到古镜上,末了说:“哥给鉴定后就留着照脸用吧”!吕蒙正哈哈大笑道:“老二呀,你看哥这张老脸,不是也只有碟子大小吗?干吗要用能照方圆二百里的天大镜子呀”!在场的人全都笑得前仰后合。这事传开后,人人叹服,连那位“偏不信邪”欲行巧贿者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想不到自己三天三夜好歹琢磨出来的锦囊妙计,被铁面宰相一句笑谈轻轻一碰,顷刻间化为乌有,反成了朝里朝外大小官员饭后茶余的笑料!
《宋史》不惜重墨记述吕蒙正的故事,足见人们对他做人的襟怀和气度是如何的推崇备至。吕蒙正襟怀宽广、度量如海,正好验证了一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