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得偿所愿,登上皇位。但是他的继位是在一片猜测只完成的,因此在他当上皇帝之后,用了很大一部分精力来确保皇位,防止变乱。他曾经说过:“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俱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赵光义即位之后,就罢免了曹彬抠密使的职位,因为曹彬善于用兵,深知治军之道,被称为宋军第一良将。宋太宗很害怕他拥兵自重,威胁自己的统治,就对他动了手。不过太宗更加留意的是身边的自家人,特别是宋太祖留下的子嗣。
《宋史、宗室传》记载:太祖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相当有才干。大儿子赵德昭,被封为武功郡王,曾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作战勇敢,在军队中有一定的威望;小儿子赵德芳被封为秦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其时年龄尚幼。因此赵光义即位之后,尽管口头声称共享富贵,但内心里对赵德昭十分小心在意。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辽,赵德昭从征,在高粱河与辽军遭遇。由于计划不周,宋军大败。匆忙之中太宗与主力部队失散,宋军将领们怀疑皇帝有难,觉得军中不可无主,商讨准备立赵德昭为皇帝。也许赵光义命不该绝,竟然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这件事情也就作罢。但是在太宗的内心里却掀起了涟漪,本来就对赵昭有成见,现在更加憎恨,于是闷闷不乐。
以往作战,宋军胜利班师回朝后,都要按照功劳大小颁发奖赏。尽管这次战役宋军失利,但是也并不是空手而归,在太原之战中,宋军攻下北汉,也算是实现了一部分目标。宋军对辽虽败,但是主力仍在,并未伤元气。军中将领这次仍然期盼太宗有所奖赏。但是赵光义回到京城多日,也不见有什么动静。军中议论纷纷,诸将不免心生怨恨之意。
赵德昭颇为关心将领,加上心直口快,害怕这件事处理不好引起军心浮动,于是入见太宗,要求太宗给将士叙功行赏,以安抚军心。太宗本来就余怒未消,没等赵德昭说完,就怒气冲冲地回道:“战败回来,还有什么功劳,还行什么奖赏?”德昭还没猜测出太宗的心事,分辨道:“我们这次出征虽然失利,但是平定了北汉,再说各军也不可一概而论,陛下应该分别考核,量功行赏”。太宗大怒,孔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晚”!赵德昭听后大为震惊,万万没有料到立皇帝之事会让赵光义一直耿耿于怀。他默默不语,流泪离开宫殿。
在宋太祖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之后,赵德昭就处于一个极其微妙的地位。这次的不愉快分明是他的叔父猜疑他有夺位之心。赵德昭魂不守舍地回到自己的府地,想起自己的遭遇:父母早逝,自己没有依靠,虽然有继母宋氏和弟弟德芳,但是宋氏被迁到了西宫,出入都不自由;弟弟年纪尚幼,不懂事理。
赵德昭觉得自己很委屈,披衣踱处房门,遥望夜空,觉得自己满腹幽哀,无可倾诉。越想越烦恼,由此心生轻生之念,他大步回到屋内,问左右侍卫:“你们谁带着刀”?左右忙回答道,在府上不敢带刀。赵德昭没有答话,待到侍卫退下,赵德昭匆忙四处寻觅,见到了茶酒上有切水果的刀子,于是匆忙藏于怀中。趁人不备的时候,他关上房门,将刀向自己的脖颈刺去……
待到别人发现,赶来抢救的时候,赵德昭已经在血泊中气绝身亡。身边的人急忙将赵德昭自杀的消息禀报给太宗。太宗虽然对赵德昭有除心,但是他这么突然的自杀身亡还是令太宗大吃一惊。他立即决定前往探视,在屋中见到了惨状,宋太宗表现处极为悲痛的样子,抱着赵德昭的尸首大哭道:“傻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冲动?我只不过说你几句,你也不能这样啊”!
尽管赵德昭在生前对宋太宗威胁很大,但是死后就一切化为乌有了。太宗摆出了非常高的姿态,命令厚葬德昭。并颁发追赐他为中书令,追封为魏王。德昭身后留下的五个儿子也给予重金安抚。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宋太宗很高兴自己没有动手就取得了梦寐以求的结果。德昭的自杀除去了太宗心头的隐患,这样太宗的骨肉中比较有出息的就只剩下小儿子德芳了。对付这个年龄尚幼的侄子,太宗显的得心应手。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赵德昭自杀后的第三个年头,赵德芳也不明不白地死去,年仅23岁。这样太宗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完全地放到了地上。以后虽然还是有人猜测他有弑兄即位之嫌,但是太祖的骨肉都已经死去,也九不可能出现众人拥立宋太祖之后反叛的局面了。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