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杜甫与硖石
杜甫与硖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12/19 16:04: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公元759年,杜甫在战乱中从洛阳西行,他走的就是这条崤函古道。石壕往西十来里就是硖石驿了,可他那一天不知从何处动身,在霭霭的暮色中走到这里。诗人投宿石壕,恰又遇到乡吏抓丁拉夫,于是就产生了《石壕吏》这首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

    石壕村还曾叫过兴隆镇,后来因为附近多生产瓷器的原料乾泥(即高岭土),又叫乾壕。新中国成立,有人提议说人民生活变好了,甘甜了,就改乾为甘,成了甘壕村。这些年,对历史文化日益重视,村子附近的古道石壕也作为文化遗产而倍受关注。村里经过一番努力,又将村名正式恢复为石壕。

    村名叫石壕倒是名副其实。除了村子西南山坡上那段著名的石壕沟,可以佐证的似乎还有村子里到处可见的石头:石房、石窑、石墙、石桥,道旁还有大小石块堆成的石堆。石壕历史上是有名的穷村,真正有了大变化是最近这30年,有了粮,有了钱,住房也渐渐讲究起来。村里人因地制宜,建起了一种用砖和石块垒砌而成的新型石窑,上面是平顶,外面带走廊,装的是玻璃大窗,宽敞明亮,新颖大方,古老的村子也精神起来。

    如今走在石壕村中,忍不住四下张望,不知当年杜甫曾在哪一家投宿?却见不少人家门口都有“军属光荣”的牌子闪闪发亮。街头的老翁老妪,大都是鹤发童颜、怡然自乐的模样。石壕村的青年仍然从军,年年征兵,青年们都是争先恐后,谁家的孩子若参了军,就是一件让亲戚朋友都感到自豪的大喜事。

    《石壕吏》的时代虽然远去了,但是,《石壕吏》的诗句和历经风雨的石壕村,还有崤函古道上深深的石壕还都在忠实形象地记录着历史、诠释着沧桑。

(作者:三旅宣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石壕古道的来历
下一篇: 追寻傅说的影子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