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以及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林县135名热血男儿牺牲在异国土地上,他们的英名记载在林县烈土陵园的史册里。
1961年,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元首金日成访华时,专门给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一位烈士的亲属写了一封亲笔信,赞扬这位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战士的精神,并带来了珍贵的巨株高丽人参等礼品,这位烈士的名字叫孙占元。
孙占元烈士的故乡,在林县城南50公里远的临淇镇。这里是林县境内的一块好地方,有一个小平原,土质较肥沃。淇河的上游从境内穿越,那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淇河在这小平原上打迂回,沉积下黄土,浇富了两岸,尽管流量十分小,却有点北国江南鱼米香的滋味 儿。尤其是淇河里特有的鲤鱼,不仅肉鲜嫩,而且是肉很厚的双脊背,远在商周时期即为贡品。那时是人挑着瓮中活鱼日夜兼程送到朝廷的。可是英雄的故居不在这平原,而是在临淇镇所属的大南山顶上。大南山是太行山支脉,海拔千余米,一道天然屏障把临淇这个小平原围起来,虽近在咫尸,人站在山顶可一目了然临淇镇上的富态,可是巧公里远的陡坡羊肠小径,把山上山下分成了两个相距甚远的世界。山上人不仅仅穷得没吃穿,而且连水也不敢尽饱喝。大南山上的人是200年前逃荒躲难上去的。人们想水盼水求水,把落脚的地方都起下吉祥有水的名字,如槽旺水、滴滴水、龙送水等等,其中孙姓蛰居处名唤三共水(或三弓水)。这里背靠大山顶上4个小山头,是3道小山沟的交汇处。阴阳先生说这里有水,外观山势这里也应该有水,山民们梦中也说这里一定会有水。于是散居在沟坎上的人先约定,这地方如果有了水,千秋万代一定公有共用,不为哪家哪姓私占。而且为防有变先把村名定成了三共水。可是,苍桑更改,日月轮回,一代一代过去,孙姓已经由10来口人繁衍到200百多口时,三共水依然没水,山民们依然靠旱池旱井积雪水蓄雨水,勉强延续着。天早无雨时则远道寻水、取水,四下逃水荒,最远处到相邻的辉县、汲县境内和几十里外的大山下淇河挑水吃。人穷到食不饱腹的时候,还可以在满山遍野中采树叶,刮树皮,挖野莱,无水怎么生存呢?1925年,三共水孙十成家出生个男孩,取名孙占元,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添丁是大喜,可是这占元出生后不久,6岁时母亲在贫病中去世,9岁时父亲在大早中死亡,占元和妹妹立兰跟大伯外出逃难,辗转到了徐州。徐州也是穷地方,占元又饿又病倒在沙滩上,肚里没食,腿上生蛆,他紧闭着眼皮要断气了,大伯泣不成声地扒个沙坑要掩埋他。这时当地一个老乡看到这个小男孩怪可怜,不忍心拦住了,从家里端来半碗米汤喂占元,两天两夜后占元被救活了。可是,在那样的社会那样的年头,好心人可以救占元一时不死,但难以救他一生。大灾荒中占元讨吃要饭辗转一年多,又回到临淇大南山上的三共水。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上,想的是死也要死在家乡的土地上,埋在父亲的脚下。当占元的瘦弱身躯在三共水出现时,村里人又是惊又是喜,惊的是他还活着,喜的是他回来了。占元翻山又越岭,累得两腿站不稳,渴得嘴上起白泡,全身像着了火,他要水,没水他就又要咽气了,乡亲们急忙到水缸里旱井里寻水,这家一碗那家一瓢。占元身上有了水,才慢慢缓过来,淌着眼泪向亲人们说起他在外的经历……
占元的家己经不成家,人只剩下他一个,破屋也漏雨冒风不避寒冷了。乡亲们这家一碗水那家一顿饭地养育着他,他帮人耕作、砍柴,给宽裕一点的户放羊、放牲口,满山上找水,盼望村里人都能有足够的水,不用饿死人渴死人。他舍得出力,他一天难说三句话。尽管他一无所有,乡亲们都很爱戴他,他不怕苦,他从小就在苦水里泡惯了,他唯一的希望是能活下来。可是,日本鬼子来了,鬼子连这最穷苦干早的地方也不放过,两次到村里来骚扰。他看到善良的乡亲们被蹂躏,他怒不可遏,他要去参军。头一次到临淇镇,带兵的嫌他个子小,不收;第二次踮起脚挺起胸脯过了关,成为一名子弟兵。他参军走时只对乡亲说了一句话:“打不走日本鬼子我不回来。”可是日本鬼子被打败投降了,他没回来;他又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等等。1951年战火烧到了国门口,他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任某部七连排长,多次立功受奖。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的一条腿被炮弹打断仍坚守阵地,一昼夜间指挥战士打退敌人几次进攻。最后拖着那条断腿冲入敌阵,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保住了阵地。志愿军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于“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于他“朝鲜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于“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各一枚。
孙占元是与黄继光、邱少云齐名的国际战士和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男儿,他为人类的和平牺牲在了异国的土地上,他参军后再没有回到临淇镇大南山三共水,再没有目睹过那块干早的土地,带着三共水盼水的遗愿离开了人间。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