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汴河
汴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11/13 8:41: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汴河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河流。如果说黄河几千年来孕育了伟大的中原文明,那么也可以说汴河影响了开封几千年的繁盛与兴衰。明李濂《汴京遗迹志》记载:“汴河在今县治南三十五步,即浚仪渠也。源出荥阳县大周山,合京、索、须、郑四水,东经京城内,合蔡河,名莨荡渠,又名通济渠。”汴河即浚水,若溯其源,其前身则是由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演变而来。

    开封市文物工作队队长王三营告诉记者,浚水在两汉时期一直称浚仪渠,到东汉末年灵帝建宁四年(175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世谓之石门”。过石门渠口之后,渠又外东合济水,济与河渠混涛东注,至敖山北。渠水至此又兼之水,即春秋晋、楚战于,又音“”,古人避“反”,改从“汴”字,这便是汴水之名称的由来。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43年),东魏在浚仪设置梁州。北朝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占领了梁州,因城临汴水而改称汴州,以后的隋唐时期均称汴州。一直到了这个时候,汴水、汴河的名称才广为流传。

    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控制,维护中央政权,于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大运河北起涿郡,中经洛阳、汴州、山阳、江都,直到余杭,全长4000余里,成为古代贯穿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共分三段,其中段名通济渠,即是利用原汴水故道改造而来,它沟通江淮,成为大运河的主干。”王三营队长说,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沿河的汴州城,尽得漕运之利,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王三营介绍,唐朝时期,汴渠经过政府的治理与管理,其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天宝以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赋税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而江淮财赋的输送,全部通过汴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这时位居汴渠要冲的汴州,借此良机得以迅速发展,商业贸易日益繁荣,一跃而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水陆大都会,为以后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在此定都打下基础。五代后周时期,为了沟通开封与地方的漕运联系,还大力开挖疏浚河道。于是汴梁水运四通八达,成为各地财货的汇集之地。

    北宋定都开封以后,对汴河的依赖性更强。开封由于地处中原,没有地势天险,四战之地使防御成为北宋政府军事上的难题,为此,京城大量驻军成为必然,极大的军需给养和宫廷需求需要全国各地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这种情况使漕运显得格外重要,汴河在当时就成为京城漕运的命脉,虽然当时京城内还有其他几条漕运河道,如蔡河、五丈河等也很重要,但它们地位远无法与汴河相比。正如宋人张洎所说,京师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四渠,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便利的水运交通加上城市里坊制度的变革,使得北宋东京城商业经济极度繁荣,人口也急剧增长,以致开封最终发展成为当时“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性大都市。自此开封也发展到了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自宋以后,由于政府对汴河懒于疏浚,致使汴河淤积严重,其漕运交通作用也逐渐失去。
(作者:王兰兰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茶仙——卢仝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