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一作乐安)人。其年龄与晏殊相近。因排行第七,故也称为柳七。宋仁宗景佑年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是宋代第一个专门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福建自古出才子,也许是受了武夷仙的灵气,柳永风流倜傥、豪气冲天、年青才俊,尤其擅长作词。少年时代就被喻为“金鹅峰下一枝笔”。千古名句“杨柳岸晚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就是出自柳永之手。
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心证》,柳永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有人说柳永对于词的贡献,正如牛顿和爱因斯坦对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但也可以说,柳永成于斯也败于斯。他的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他落魄仕途的罪魁祸首。
中国自古以来都看中仕途,如果想有所作为,就要发奋读书,参加科考考试,中进士、状元,一举成名,这样才能施展宏图大略,造福一方。少年时代的柳永虽然才气逼人,但也摆脱不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踌躇满志的他也想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成就一番伟业。于是在宋真宗年间第一次赴京参加贡院考试,无奈造化弄人,柳永失败而归。于是为发泄心中不满和牢骚作词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兴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这首词来看,似乎柳永并不在乎能否金榜提名,只要有才,照样能够施展抱负。与其浪得虚名,不如推杯问盏。然而就是这首词铸成了大错,给他连续五次科考下了祸根。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么一首发牢骚的词竟会不胫而走,流入市井,传入宫廷。从此给朝廷留下了狂傲的印象,好不容易第五次考试得到贡院之榜,却被仁宗批为“且去填词”,拒之门外。
仕途无望,柳永倒也自我解嘲为“奉旨填词柳三变”,于是流连于歌楼舞榭,沉醉于声色词曲,来往于井市俗民之间。柳永的词最受歌妓的欢迎,甚至到了“不愿君王昭,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地步。有的歌妓因为唱了他的词而走红,他们各得其所,柳永为他们填词作曲,她们卖唱为生,彼此相互依赖,也相互照顾。仁宗将柳永推离了高贵的仕途生活,却拉近了他与妓女下层社会的距离。由于常年往返于花街柳巷,柳永的生活阅历也大大丰富,因为广泛接触了下层社会,思想逐渐成熟,对自己的际遇深感无奈,只能言志以词,美妙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广为传颂,竟也到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成为闻名全国的“第一位专业词人”。然而,在宋朝,当时的词被认为是“诗余”,一般文人雅士也只能偶尔为之。词是被人唱的,而歌唱的人多是妓女。柳永的很多词是专为歌妓而作,所以于传统文人和统治阶级所取消资格屑。因为他大量接触胭脂女子,所以他的词大都歌颂他们,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和相思等。在他的心目中,这些女子个个都是美的,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除了为妓女而作词外,柳永也写了些反映劳动者生活的作品。这种扎根民间的创作一直持续了17年。在47岁那年,柳永终于通过考试,做了一小官,成为屯田外郎,故而又被称为柳屯田。
此外,柳永还任过余杭令、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判官,在江、浙当地官足有四十余年之久。1044年9月以后,柳永入京做了太常博士、授西京灵太令,可是又得罪了宋仁宗。一次天上出现老人星,宫廷以为祥瑞,纷纷赋词庆贺。太史官推荐柳永,柳永于是作《醉蓬莱》词: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雯。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撵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仁宗开始还比较赏识,但当读到“此际宸游,凤撵何处”时,脸色都变白了,因为这与他作的真宗挽词句子暗合。再读到“太液波翻”句时,便勃然大怒,骂道:“何不说太液波澄(挽词有“波澄”,同“波翻”合)“把词稿仍到地上。从此,柳永彻底与为官绝缘,大概在1053年前后,悲惨地死去。
后人称柳永为“曲祖”、“婉约派创始人”。是他开创了慢词的新境界,留下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此外,他还用词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及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是他发展了词体,存留的两百多首词中就有一百五十多首用了不通词调,其中大部分是前所未见的,要么是以旧腔改造,要么是自制的新调,为词的发展留下一方广阔的天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