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4年魏惠王由山西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从这时起,魏也称梁,如魏惠王也称梁惠王,这是开封作为国都的开始。
魏迁都大梁以后,引黄河水入圃田泽、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即兴,农业、商业也得到很大发展,日趋繁荣,大梁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
大梁城的具体位置,大致在今开封城的西北部。大梁城的北城墙、西城墙分别在今开封的北城墙、西城墙之外;东城墙在今开封北门向北和向南今解放大道一线东侧;南城墙沿汴水北岸,今自由路一线或其稍南不远的地方。
夷门是大梁城东门的名称,因临近夷山而得名。根据史料“开宝寺塔(即铁塔)建在夷山之上”的记载,夷门的具体位置大致在今铁塔以南、河南大学西大门以西处。
2000多年过去了,大梁城早已沉入了地下,可夷门之名却代代相传地流传了下来,这是为了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完全缘于夷门有一个好看门人——夷门监候嬴,并由他而引发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魏公子无忌,时称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三千,闻夷门监候嬴贤,待上宾礼,结生死义,公元前258年秦军犯赵,围赵都邯郸。赵孝成王向魏求助,魏安厘王派大将晋鄙统军十万往救,复畏秦王报复,下令晋鄙驻军魏、赵国界待命。赵公子平原君的夫人系魏公子信陵君之姐,见魏按兵不动,再次致信信陵君催促,信陵君多次劝说魏王发兵,魏王不准,信陵君决定自率亲军往救,候嬴闻讯劝止,献计让信陵君请魏王宠爱的如姬窃符,假魏王之命调动晋鄙。信陵君依计而行,果然拿到了兵符。候嬴再荐朱亥随行,晋鄙听从调遣便罢,如果不听就让朱亥结果了他的性命。
信陵君持符来至晋鄙营中,果然晋鄙生疑,要奏明魏王后方肯发兵,朱亥趁其不备,举起铁椎,当头一击致晋鄙毙命。信陵君挑选精兵8万,火速驰援,终于救了赵国,邯郸转危为安。信陵君、朱亥留居邯郸12载,直到公元前247年,秦军伐魏,连陷数城,魏王方始召信陵君回国。而候嬴早在得知朱亥椎击晋鄙毙命时,即自尽而亡,以身殉义。《史记》作者司马迁对候嬴、信陵君十分敬佩,曾在访问大梁时,专门寻访夷门故址。后人亦以夷门作为开封的代名,可见“夷门”一词对于大梁、对于开封是何等的重要了。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