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程门硕儒谢良佐
程门硕儒谢良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9/23 9:04:3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程门硕儒谢良佐    

谢良佐

    谢良佐(1050~1103)字显道,北宋蔡州上蔡(今上蔡县)人,人称上蔡先生。学从程颢、程颐,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并称“程门四先生”。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历任河南渑池、湖北应城知县。谢良佐创立了上蔡学派,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著有《论语说》、《上蔡语录》等,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公元1078年,已经颇有名气的谢良佐专程到河南扶沟,向时任扶沟知县的程颢求教学问。程颢以客人之礼待之。谢良佐诚恳地说:“我是来拜师问学的,愿做先生的弟子。”程颢就把他安排到一个非常简陋的小屋子里,房顶漏雨,四壁透风。时值寒冬腊月,晚上没有蜡烛照明,白天没有炭火取暖。谢良佐却安之若素,整日苦思勤学,毫不懈怠。良佐修身严谨,日常言行皆求合乎礼仪,如有违背就自己惩罚自己。他认为修身的最大障碍在于一个“矜”字,即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心态。他每天写日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反思。他与程颐分别一年后相见,程颐问他:“一年来有何进益?”他回答道:“唯去得一‘矜’字。” “良佐去矜”由此成为千古佳话,被世人尊为修身明志的“座右铭”。他关于“人须先立志,立志则有根本”,“莫为英雄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等言论也被人们奉为格言。南宋集二程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对谢良佐赞佩有家,自言“熹自少时,妄意为学,即赖先生之言以发其趣。” 

    公元1101年,谢良佐经人推荐,受到宋徽宗的召见。遗憾的是,谢良佐在诏对中直言宋徽宗的年号“建中”与唐德宗的年号雷同,声称此乃“播迁”之兆,因此获罪于皇帝,一度下诏狱。后被遣书局任职,又曾监管京西竹木场。但后来北宋的结局却应验了谢良佐的谶言。谢良佐晚年喜参禅,称“吾常习忘以养生”。公元1103年(宋徽宗崇宁二年)谢良佐逝世,谥号“文肃”,清时御封从祀孔庙。 

    谢良佐作为上蔡学派创始人,以“穷理”、“居敬”做为进入“圣德”之门的向导,被后世学者引为楷模,其著名弟子有朱震、曾恬、詹勉、郑毂、朱巽等。清代大学者黄宗熹曾赞誉说:“程门高弟,上蔡第一”。谢良佐治学,以“生意”解释仁,认为活者为仁,死者为不仁;人身体麻痹不知痛谓不仁;桃杏之核可种而生者称仁,仁体现万物的生意;故仁为天之至理。谢良佐秉承二程学说,认为“格物穷理”之“理”是“天理”,亦即“自然的道理”,比如一个人蓦然看见幼童将坠人井中,定会有怵惕侧隐之心,这就是“天理”。“天理”人人皆有。为人要遵循“天理”,而不能放肆“人欲”。“人欲”放肆,则“天理”泯灭;只有天人合一, 心与天地同流,体与神明为一,才能“无往而非理也”。谢良佐上承二程思想,下启朱熹“穷理”学说,又开陆九渊“心理”学说的先河,对当时和后世颇有影响。 

    南宋初,人们为表达对谢良佐的敬爱,在上蔡县城南街为其修建祠堂。明清时又在祠堂近旁兴建景贤书院,并命名县城南关为“景贤关”,南关城门为“景贤门”。 祠堂、景贤书院及“景贤门”遂成当地名胜,被列入“上蔡八景”。

(作者:石廷俊 汪军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叶公原来真好龙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