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约前550—前470),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新蔡城东老沈岗人。因受封叶(旧读she)邑(今叶县),世称叶公。
叶公的生存年代大约与孔子(前551—前479年)平行,在军事上、治政上都有不凡的表现。
叶公在楚国北部的边防重镇叶邑主政49年,在筑城固边、开疆拓土的同时,发动民众开挖东、西二陂,蓄方城山之水以灌农田。叶民深受其利,世代感恩戴德。他是继孙叔敖之后,我国第二位见诸史册的水利专家,比西门豹治邺早了一百多年。
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孔子听说叶公政绩显赫,特意从蔡地赶往叶地拜访叶公。交谈之间,叶公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其父亲如果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应该大胆指证。”孔子说:非也,我所理解的正直不是这样的,如果有什么丑事发生了,儿子应该为父亲隐瞒,父亲应该为儿子隐瞒,这样,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主张对亲人做了丑事的要予以隐瞒,而叶公主张要直言不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叶公问政”。
楚惠王十年,叶公帮助楚王平息了由王族白公胜发动的一场政变,使楚国转危为安。叶公由此被擢为楚尹兼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在此后几年内,他辅佐惠王东灭陈,南伐越,使濒于衰落的楚国走上了振兴之路。最难能可贵的是,叶公不恋权位,在令尹兼司马这个位置上仅干了四年,就主动让位于年轻一代,自己回到叶邑安度晚年,终老于叶。临终时,叶公仍为楚国安危操心,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人说:“不要耍小聪明,不要因宠爱女婢而毁伤行为端庄的后妃,不要因宠爱侍臣而毁伤行为端正的文武百官。”
然而,叶公这样一位位高德隆、勋绩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专家却长期为一则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所垢,可谓蒙冤千古。寓言把叶公刻画成一个言行不一、好作表面文章的人,以致使世人对叶公人品不屑一提,连沈、叶后人对外也羞称叶公是自己的始祖。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崇尚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特征,叶公自然也不例外。叶公在位期间,为了开发叶县东、西二陂灌溉农田,曾在自己办公室的墙壁上画满了施工水系图。一天,一位来访的客人把墙壁上的水系图,当成了群龙起舞图,就不假思索地说:“人言叶公好龙,我看叶公并非真的好龙。”叶公问:“此话怎讲?”客人答道:“风从虎,云从龙。而你的图画中只见龙,不见云,所以我认为你并非真的喜欢龙。”叶公笑笑说:“我只想引龙出水,不求腾云驾雾。”客人又问:“何谓引龙出水?”叶公说:“凿渠引龙,龙不就出水了吗?”
原本是一场轻松有趣的对话,由于以讹传讹的原因,到了战国时代,韩相申不害据此编造了一则《叶公好龙》的寓言,收在《申子》(已佚)一书。这则寓言经汉初刘向转录,得以广泛流传,遂使叶公蒙受不白之冤。为此,清人王士禛感叹道:“地下子高应一笑,世间谁解好真龙。”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