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甘山,矗立于陕县西张村镇南部,山势雄伟,气势磅礴,林木茂密,风景秀丽。而有关甘山的一个个美丽传说,更能激发人的游兴,引发无限的遐思。
甘山东峰半山腰上有一“崔公洞”,洞内有潭,水清如镜,甘甜可口,无论天旱雨涝,潭水既不外流也不干涸。洞顶的巨石,上长古枫,似巨伞将石洞笼罩,使其更神秘莫测。相传,古时山西有位名叫崔福照的隐士曾在此修行,洞内石壁上记载此事的镌刻,字迹依稀可辨。崔福照读书修炼之余,常常沿着洞外的石阶登上峰顶的平台,眺望黄河北岸的故乡,寄托思念之情。后来人们把这个平台称“望乡台”。游人到此痛饮甘泉,观赏景色,一定会另有一番情趣。从东峰往中峰去的途中,有一数丈高的悬崖绝壁,人称“舍身崖”,传说是八仙之一吕洞宾成仙之处。他当时厌恶社会黑暗,官吏腐败,世风日下,便隐居甘山,终日面对百鸟品箫,绘画赋诗,自在逍遥。久之,观音菩萨观其有才,欲试其德,就变成一美女,手捧珠宝诱其上钩。然而,吕洞宾不为金钱美色所动,拂袖逃脱。“美女”百般挑逗,穷追不舍,吕洞宾置之不理,无动于衷,在万般无奈中只得纵身跳入万丈深渊。观音菩萨急忙化成一团彩云,将其托起,封其为神仙。从此,吕洞宾和铁拐李、韩湘子、何仙姑常在此相聚,谈道论法,人们叫此为“聚仙峰”。当你坐在各位神仙聚会的巨石上,享受山风吹拂衣带、飘飘似仙的感觉,那才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甘山中峰有座祖师庙。相传,庙内住持为给山上铸口大钟,四处化缘筹集资金。一日,他来到庙前村的一户人家言明此事,这家主人早年丧夫,守寡多年,虽家贫如洗,却愿尽微薄之力,以表达自己的虔诚,就从自己仅有的纺花车上卸下纺线用的一枚麻钱,双手呈上,住持嫌少没有接收。后来,大钟铸成了,却有麻钱大小的一个洞,重新再铸,依然如故。住持迷惑不解,求问山神才知缘故。于是,他取来麻钱,三次铸钟,麻钱正好堵住了洞口,原形还留在钟上,后人称之为“寡妇钱”。
钟铸成后,又高又大,重约4000斤。如何将这庞然大物运上山顶,难坏了住持,只得求告祖师。一天晚上,张村塬上凡有牛人家,均在睡梦中听到祖师传话:牵牛甘山下,拉钟上高山。多数人家慷慨应允,少数吝啬之人借故推托。第二天醒来,应允者到牛圈里一看,牛身汗水淋淋,像是刚干完重活一般;推托者牛患急病,数日不能干活。人们纷纷聚集山顶,铸好的大钟已经挂好。从主峰到西峰有一石槽,树木花草均像被重物压过,斜着生长,至今如故,人们称其为“拉钟槽”。此钟一敲,声传豫、秦、晋三省。从此,甘山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香火日盛。可惜,此钟后来被毁。2004年3月,人们又铸了一口大钟,高2米,口径1.3米,厚10厘米,重约2吨,价值近5万元,由40多人绳拉扛撬20余天,才运至甘山主峰新建的钟楼内,将“一楼敲三县,余音三日不断”的美丽传说变为了现实。
甘山诸峰,以西峰最为险峻,峰顶有一小庙。传说,刘秀被追赶到甘山西峰时,人困马乏,寡不敌众。这时,王莽手下一员猛将冲到刘秀身边,正要取其首级,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将刘秀连其坐骑一起刮到张汴落马坪,刘秀得以逃脱。待风过后,王莽部下定睛一看,哪有刘秀的踪影?只能叹曰:“天不灭刘!”后来,刘秀从甘山搬来救兵,打败王莽,恢复汉室江山,做了皇帝。为谢甘山旋风救命之恩,颁旨在西峰建庙供奉“风神”。人们费了好大气力备好砖瓦,苦于山陡坡险,运输艰难。工匠们苦无良策,只得到主峰祖师庙中求告,祖师爷随派一仙童带领十八只神羊,将砖瓦挂于角上,沿山驾岭,很快运上山顶,将庙如期建成。后因庙在风口,陶瓦多次被揭,经祖师爷指点,陶瓦改为铁瓦,小庙显得格外气势,与众不同。从此不管有多大的风它都安然无恙,声名远扬,引来四乡善男信女前来膜拜,香火极盛。庙建成后,十八只神羊流连甘山美景,化作十八座山岭,屹立在甘山脚下,故名羊十八岭。它位于森林公园中心,地处魔云岭中段,车临鸳鸯沟,西连锦鸡岭,南眺茫茫林海,北瞰松柏秀景,林荫步道,四通八达,成为游人必去的景点。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