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函谷关的大名片
函谷关的大名片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9/17 16:29:4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函谷关名震四方,除了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隘要塞,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两千多年前中华文化的圣贤老子在这里著写了不朽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更使得它灵气沛然,充满神奇色彩。

    《道德经》诞生于函谷关,是函谷关的骄傲。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也是函谷关为灿烂的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那么,老子为什么会在这里写出如此博大精深的著作呢?

    据史料载,公元前491年,时年已80岁的老子出洛阳西行,于农历七月十二到达函谷关。守关的关令尹喜仰慕作为周守藏室守藏史、大学问家的老子,就挽留他著述。老子于是就在函谷关住了7个多月,居座太初宫中潜心写作。这样,一部对中华文明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之作就在函谷关诞生。老子的思想也从此由这里开始流传和扩散,走向海内外。

    老子青睐函谷关的另一原因,是老子厌倦了当时的战乱和喧嚣,希望找一块安静的地方去思考去著述。当时的秦国强大,国内安定,而函谷关是秦之门户。老子到这里后,自然会认为到达了秦国之地。特别是看到函谷关一带山河形胜、环境幽雅,鸡犬之声相闻,百姓和谐劳作,这使他感到了莫大的欣喜和慰藉。他认为这一方水土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理想之地。

    老子的著作开始流传时,人们习惯称为“老子五千言”。因为著作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阐述“道”的观念,所以称为“道篇”;下篇共四十四章,集中阐述“德”的观念,所以称为“德篇”。后人为学习和研究的需要,将上下两篇合并一起,称为《道德经》。

    《道德经》博大精深,文约义丰,被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其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文化、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因其微言大义,深邃奥妙,千百年来研究探讨者众多,薪火相继。有关的著作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据有关资料介绍,不完全统计,研究《道德经》的著述有2000多个版本,国外的版本也超过100种。中国历史上最早对《道德经》的注释本是战国时期韩非子著的《解老》《喻老》。汉代时王弼用玄学注释《道德经》,是后世最普通的流行本。

    《道德经》及老子思想对中国三千年传统文化影响深刻,是中华文化重要一脉。老子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齐名,并称“黄老之学”。以儒道两家而论,孔子问礼乐于老子,自然影响了儒家。哲学方面,《道德经》的思想和观点长久地影响着先秦诸子各家名师,直至影响到宋明理学等重大哲学流派,它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哲学基础。宗教方面,以《道德经》为经典,在东汉年间形成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教育思想方面,其主题是“君人南面之术”。重视人君的统治地位,并以“南面术”教育人君。在其他诸如军事、修德、养生等方面,《道德经》的观点都无不长久地影响着人们。

    可以说,老子无意宗教,却为宗教开了山、立了派;无意功名,却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用以定国安邦治天下;无意战争,却被历来军事家发扬光大,毛泽东曾赞《道德经》为一部兵法;无意扬名寰宇,却为海外众生所倾慕,称其思想为“东方智慧”。

    《道德经》及老子思想饮誉国际,是世界文化的重要一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就译成外国文字种类、发行量等方面比较,《道德经》仅次于《圣经》居第二位。今天 ,在德、美、意、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道德经》被相继翻译出版。在德国,所有书店几乎都有《道德经》出售。

    老子不朽,思想永存。《道德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而且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光耀千秋,穿越时空,时至今日,仍大放异彩。我们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从《道德经》中汲取积极有益的思想,修养道德,执政为民,勤政廉政,拒腐反贪。

(作者:吴胜男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铭刻经典成永恒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