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许昌历史名人--晁错
许昌历史名人--晁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3/7/15 10:20:4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晁错(前200——前154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城南晁喜铺人。西汉著名政治家,对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晁错早年学习著名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家令,得太子(即汉景帝)信任,号“智囊”。景帝即位,晁错任御史大夫。为尽快恢复社会经济,他坚持推行“重本抑末”、重农贵粟政策,发展农业生产;为防边患,他提出募民实边、备御匈奴南侵;为巩固中央集权统治、他建议汉景帝实施“削藩”,逐步削夺诸侯王封地以维护统治秩序。晁错所提建议,多为汉朝最高统治集团采纳,从而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盛世“文景之治”的形成。

    当时晁错强行削藩,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他把自己放到了非常危险的地位上,这一点他的父亲也感受到了。于是这位老人就急急忙忙地从禹州老家赶到长安去找晁错,对他说:“皇上刚刚即位,你在朝廷当政,侵削诸侯王,使皇室骨肉之亲疏远,引起大家的怨恨,你这是为什么呢?”晁错对父亲说:“必须这样做呀!不这样做,天子就没有尊严,国家就不得安宁。”父亲感叹地说:“刘氏王朝当然是安宁了,但是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还是离开你回去吧!”于是,这位老人就回家服毒自杀了。临死前,他说:“我不忍眼睁睁看着大祸临头!”其实,晁错本人何尝没有感到危险呢?不过,他已经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了。后吴楚七国诸侯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举兵反叛。汉景帝被迫斩晁错于长安。其时年仅46岁。事后汉景帝才知道所谓的“清君侧”是一个大骗局,后悔莫及,知道自己怨杀了晁错。 

    晁错一生著有政论文章二十篇,现在《汉书》中完整保存八篇。其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对维护汉初中央集权统治作用极大。鲁迅曾给予高度评价,赞其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明代李贽评价他说:“晁错可以说他不善谋身,不可说他不善谋国”。 

    晁错的墓冢在许昌的烈士陵园内。身前忠心,死后留名。

(作者:解淑云 责任编辑:刘懿鑫)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